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引种三十年来已被驯化变异的茶树优良单株,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广泛选择,经在具有代表性的主要茶区选择的57个优良单株,在山东茶树分布的最北界泰安市泰山区小津口茶园进行扦插及田间对比试验,选择出了鲁茶44号和鲁茶8号两个具有推广价值的优良品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进行了山东茶树遗传变异群体的分析研究。通过对山东茶园群体变异、各茶区生态类型聚类分析和茶树抗寒性及叶片组织特点分析研究得出,山东茶树几乎每一个性状都表现出较大的变异性,特别是抗寒性更是如此。表明了茶树多年在山东栽种,性状相应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在这样变异丰富的群体中进行选择育种,效率或选择率会大幅度提高,为进一步培育新品种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或选择群体。 2.根据山东抗寒茶树变异特点和分布地所在的气象因子聚类分析结果,设置4个优树选择区。东南沿海茶区:在日照岚山、莒县浮来青茶厂、东港区大坡和巨峰镇茶园为重点选择区;鲁南山区:在临沂莒南、青岛胶南海青镇后河西村茶园为重点选择区;鲁中山区:在泰安小津口、樱桃园、马蹄峪和新泰天宝茶园为重点选择区;胶东半岛茶区:在青岛崂山和潍坊诸城茶园为重点选择区。选择抗寒性较强,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适制性及其它性状有明显优良特点的单株作为初选材料,进行繁殖试验研究。 3.对初选材料进行繁殖试验研究。经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春末夏初采用短穗扦插繁殖,扦插成活率达90%以上。以一芽1-2叶-双舌接-套袋-拱棚保护-遮荫处理效果最好,平均成活率达98.6%;嫁接时间以春茶结束后嫁接为好,既有一季春茶的效益,又有利当年新梢生长。剪取茶树嫩茎段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最佳分化率为83%,最佳生根率为80%,移栽成活率达85%;一个外植体经三次继代培养繁殖系数为47。 4.对各无性系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经对大田初选的57个优良单株进行扦插繁殖,对扦插成活率较高的16个品系作为入选对象,分别进行扦插繁殖能力、苗期生长量测定、抗寒能力测定、抗虫性测定以及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