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raf-1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2.建立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Raf-1在其中的表达,探讨Raf-1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收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2005-2007年经病理学诊断确诊的87例结肠癌标本,以及相应的距肿瘤1cm区域的癌旁区组织标本和距肿瘤5cm区域的切缘区组织标本。87例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32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为(65±0.8)岁。参照临床及病理资料,分别依据肿瘤大小、转移情况、及分化程度将病例分组。所有组织标本均用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7例结肠癌病例癌区、癌旁区及切缘区组织标本中Raf-1的表达,应用CD34标记的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分析Raf-1表达和MVD与结肠癌体积、转移、分化等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结肠癌细胞系(HT-29、SW480、LS174T)中Raf-1的表达,然后将表达差异较大的2株细胞(HT-29、LS174T)分别接种到BALB/c nu/nu小鼠体内,分别观察肿瘤的生长速度、瘤重变化等情况,最后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瘤组织中Raf-1的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情况,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1. Raf-1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切缘区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86.47%,37.34%,11.03%,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癌组织、癌旁组织、切缘区组织中MVD值分别为:(61.35±11.6)、(28.34±6.7)、(8.26±3.7),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3. Western blot检测HT-29、SW480、LS174T中Raf-1的表达,发现LS174T中Raf-1的表达量最高,而HT-29表达量最低。因此,选择LS174T和HT-29接种至裸鼠。4.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中,LS174T组移植瘤生长速度及瘤重大于HT-29组。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af-1在LS174T组中的强阳性率为50%,在HT-29组中为10%,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在LS174T组中MVD平均值为28.32±5.2,HT-29组MVD平均值为19.23±4.7,两组之间M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在结肠癌组织中Raf-1的表达与MVD值成正相关,两者与临床上肿瘤的大小、转移与否密切相关,与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2. Raf-1是调控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的关键分子,在结肠癌裸鼠移植瘤中Raf-1的表达与MVD值成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