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对“和谐社会”的内涵做了精辟的论述,即“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六点内容有助于在论文研究中对和谐社会认识的准确把握和正确理解,也为研究和建立和谐社会统计指标体系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近年来,北京市一直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社会矛盾呈现上升趋势,社会冲突日益显著化。面对2008年奥运会新的提升机遇和目前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构建可控制的、合法的、制度化的社会管理机制,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高首都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也是北京市民的美好追求。对于和谐社会这一概念,如何从统计学的角度来定量反映和监测,目前尚没有一套公认的可借鉴的方法,也没有关于和谐社会一套获得一致公认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为科学的衡量标准。现有关于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地区的统计部门和有关的研究院所。本文从北京市的实际状况出发,以北京统计年鉴所公布的数据和问卷调查的数据为基础,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建立和谐的北京为研究对象,在经济学、社会学理论的指导下,侧重于运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对北京市的和谐状况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通过建立北京市的和谐统计指标体系得出全面推进北京和谐社会构建的政策建议。根据理论与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认为:北京市在构建和谐首都的问题上虽然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和谐之音。因此,为把首都建设的更加和谐,必须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本文的创新之处在确立和谐社会指标评价体系时先后采用了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通过这两种方法确定了科学合理的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另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标体系里除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理解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子系统外,还加了一个生态文明子系统,用于反映生态建设方面的和谐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