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3蛋白C-末端与血型糖蛋白A及P16相互作用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1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3蛋白,又称阴离子交换蛋白1(Anion Exchanger1,AE1),是红细胞膜上一种重要的跨膜糖蛋白质,介导Cl<->/HCO<,3><->的跨膜交换过程,它由3个结构域组成,其中C端域的结构与功能尚未完全阐明,该研究在课题组已有工作基础上,采用酵母双杂交和哺乳动物双杂交系统,重点研究了带3蛋白C端域与血型糖蛋白AC-末端及肿瘤相关蛋白P16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该实验利用truncation的方法构建了用于酵母双杂交系统的一系列带3蛋白C-末端突变体的AD端表达载体,并用同样的方法构建了酵母双杂交系统的GPA截断突变体的BD端表达载体.将重组酵母表达质粒pGADT<,7>-AE1-C-end-truncations和pGBKT<,7>-GPA-truncation进行分组实验,共同转化酵母菌AH109,并用营养缺陷培养选择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带3蛋白C-末端与GPA有直接的相互作用关系.2.利用PCR的方法成功构建带3蛋白酸性C端域32个氨基酸残基和GPA C-末端的2个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后,与报告基因载体共转染HeLa细胞,ELISA方法检测出CAT蛋白表达量在实验组明显升高,这一结果表明带3蛋白酸性C端域32个氨基酸残基和GPA C-末端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具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关系.3.利用穿梭位点成功构建带3蛋白C-末端132个氨基酸残基和P16的2个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后进行哺乳动物双杂交实验.它与带3蛋白C-末端的直接相互作用说明带3蛋白C-末端有P16的结合位点.上述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带3蛋白C-末端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为进一步研究带3蛋白在疾病、肿瘤发生和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线索.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往往是美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中学教育体系的一项基础课程,在中学教育中占有着一定的位置,并担负着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及审美能力的重大责任。而对美术课堂进行有效的优化往往是一门微妙的艺术,也是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主要以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艺术新探为探究话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艺术新探  一、 前
1990~1995年期间进行的夏秋麦研究及生产试验表明,由于高温对春型强春性和春型春性品种生育的促进作用,夏秋麦营养生长很快结束,分蘖少,茎叶稀,秆矮叶面积小,营养生长不充分,全生育期比同品种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地改革,不仅要求学生需要全面发展,还需要教师能够创新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新型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和学生
以绘本为载体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对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有重大意义.绘本作者用形象鲜明的人物,情节连贯的故事,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情感内容,是最适宜幼儿早期阅读的文学作品,对促
教育的前提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保持畅通并在此基础上产生良好的互信.而教育过程中的陌生感和排斥感可能使学生无法接受老师的教育引导,这将十分不利于德育工作
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合作的时代,是否具有协作精神、能否与他人真诚合作,已经成为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班级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生活空间,是培养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的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和主要依据,指引着教师日常教学.充分解读考试大纲,理解物理学科能力要求,为教师更
目的: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liver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liver I/R injury)指机体在肝脏严重创伤、肝移植、肝脏肿瘤切除、失血性休克等临床情况下,肝脏组织缺血一段时
本文以小班幼儿自主性角色游戏中的标识图为切入点,探讨处在直觉形象思维的小班幼儿是如何在标识图帮助下顺利开展自主性角色游戏,获得游戏的乐趣,快乐成长.
摘 要:在中职教学中,物理学科具备较强实践性。但是,在对其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无法解决,影响教学有效性。所以,本文根据对中职物理教学问题的分析,提出有效的实施对策,以实现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物理;教学;有效性  中职教学中,物理课程为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也存在较大联系,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也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念。但是,当前的教学现狀还不太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