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均田制度兴衰的历史检视——从北魏到隋唐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_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问题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将来都是不容忽视的。“中国的土地制度,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根源。中国的治乱,基于土地制度的兴衰,国民生活的安危,也基于土地制度的兴废。”——日本学者长野郎以寥寥数语道出了土地问题之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重要性。中国自古是个农业大国,土地问题是一切政治、经济问题的核心,土地问题在任何时候都严重影响着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从历史上看,土地问题是古代中国改朝换代的基本因素。历代王朝的兴替,几乎都由土地问题引起。土地问题解决得好,则王朝兴盛,土地问题解决得不好,则王朝败亡。土地制度的研究是打开中国历史上治乱循环“历史迷宫”的钥匙。从现实来看,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无论是农民、农业还是农村,都离不开土地。 整体而言,均田制是一种等级授田制度和土地调控制度,是封建国家以授田为名,束缚农民于土地上的一种政策方式。绝对的平均是等级社会的不均。均田制不是传统平均主义思想的产物。其本身并不是要绝对平均地分配土地,而只是针对土地占有的两极分化提出的调剂方案。土地分配的目的在于使耕地与人力实现较合理的配置,以保证封建政权稳固的财税收入,均田制的最终受益者是国家。商品经济与土地买卖的发展是均田制瓦解的关键因素。唐代中叶由“抑兼并”到“不抑兼并”的制度转变显示封建政府已无力干预经济,计划让渡市场,政府政策由强调“公平”转而追求“效率”。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绪论:研究目的、选题意义与学术史回顾。 第一章:均田制的产生,既有着历史上的田制渊源,又有其社会背景和客观历史条件。北齐、北周以至隋的均田制度,是继承北魏而来的,在内容上大体相同而略有损益。北魏均田制对以后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章:唐代前期推行的均田制度,虽没有完全触动地主的利益,但由于其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均田小农的利益,所以它的施行产生了巨大的效应,成为唐朝全面繁荣的经济基础。唐中期以后,商品经济与土地买卖的发展是均田制走向崩溃的根源。 第三章:对均田制产生、发展到变迁做历史的检视:均田制并非传统平均主义思想的产物,把均田理解为土地的绝对平均分配是对均田制的误读,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均田制从推行到破坏,封建国家的土地制度从“均平占田、抑制兼并”到“不抑兼并、自由买卖”,实际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观由传统的“公平优先”向现实的“效率优先”的历史转换。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1209年到1229年,罗马教阜英诺森三世发起的阿尔比十字军横扫了法国南部朗格多克地区,其目的是清除这一地区日益发展壮大的纯洁派异端。战火过后,朗格多克不仅繁盛不再,这里长
学位
资金的净流入是投资者关注的重要信息,也是投资者选股考虑的主要因素。定单流是衡量资金净流入的主要指标,具有丰富的信息含量,蕴含着投资者的买卖信息。本文从投资者期望效
中国在非洲的活动正以指数级的速度在增加。根据David Shinn的说法,中国与非洲,特别是东非和非洲之角地区的联系是自古有之的。中国与该区域的贸易联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2年
学位
云南是中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省份之一。在人民大学李文海教授的统计中,1912-1949年间,云南几乎无年不灾,而且经常是多种自然灾害并发。长期以来,人们对云南地方史的研究,尤
本课题组于1996年首先在国内开始Yb∶YAG激光晶体研究;1997年于国内首次获得脉冲激光输出;1998年于国内首次获得连续波激光输出.rn为了进一步提高Yb∶YAG激光晶体的品质,开展
项氏是浙江嘉兴的名门望族,在明代以藏书闻名是从项元淇、项笃寿、项元汴三兄弟开始的。项笃寿作为明代嘉兴有名的藏书家、刻书家和史学家,其为人谦逊、孝悌,为官耿直、廉洁
针对目前控制与保护开关(CPS)应用情况,分析了CPS的技术特点,归纳了CPS的设计应用要点,并对CPS的发展提出了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