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参皂苷Rg3(Gs-Rg3)是存在于天然药物人参中的一种四环三萜皂苷,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如抗肿瘤、提高免疫、促进记忆、抗血管增生等。但是,通过对人参皂苷Rg3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发现,Rg3口服之后吸收快,代谢快,且血液浓度很低,使其药物利用率降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是一种可降解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性和靶向性修饰等优点,其制备成纳米微球后,随着其在体内的逐渐降解,可以释放出其中包载的药物,实现缓慢释药,达到长效给药的目的,是一种良好的药物递送载体。本论文第一部分旨在探究PLGA/Rg3缓释微球的制备工艺和体外抑瘤性能,通过In-situ S/O/W方法制备PLGA/Rg3缓释微球,改变微球的制备条件包括Rg3溶液浓度、超声功率以及超声时间来制备包载Rg3的微球。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状及表面形态,测定微球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特性,并采用MTT法检测空白纳米微球以及Rg3缓释微球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扫描电镜图片显示出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微球形态完整,大小较为均匀。药物包封率可达到68%。在PBS中测定的体外释放曲线结果表明,微球能够在40d内持续释放其中包载的Rg3。MTT结果显示,在体外实验中,随着PLGA/Rg3微球作用时间的延长和微球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的存活率呈现下降趋势,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而且比Rg3药物直接作用于细胞的抑瘤作用更为显著。壳聚糖(chitosan,CS)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吸附性的碱性多糖,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带正电荷,可与带负电荷的黏膜相互作用。因此,其修饰在PLGA微球表面时可提高其对细胞的药物递送率。白喉毒素(diphtheria toxin, DT)是白喉杆菌产生的一种外毒素,它及其突变体(DT389)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可以用于肿瘤治疗。本课题组已经探索了PLGA/DT389微球的制备工艺及其抑瘤性能。本论文第二部分旨在研究壳聚糖的表面修饰对PLGA/DT389微球抑瘤性能的影响,通过W/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DT389-CS微球,改变外水相中壳聚糖浓度制备表面吸附不同质量壳聚糖的PLGA/DT389微球,MTT法检测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MTT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制备微球时外水相壳聚糖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的存活率呈现下降趋势,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表明壳聚糖对PLGA微球的药物递送作用具有增强效果。总之,本实验采用In-situ S/O/W法制备PLGA/Rg3微球,W/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DT389-CS微球,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状和表面形态,并测定包封率及体外释放曲线。MTT结果表明,PLGA/Rg3和PLGA/DT389-CS微球对HepG2细胞体外增殖有抑制作用。这些微球在癌症治疗方面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