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内容安全监控的视频指纹提取方法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yh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智能移动终端的逐渐普及,网络视频业务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网络视频业务虽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但同时内容不安全、不健康的视频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危害和不利影响。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且随着视频编辑软件功能的不断创新和丰富,使得人们可以越来越容易的获取、编辑和再发布视频等操作,如何有效的监管视频内容安全已成为一个网络监管的新难点。基于内容的视频指纹作为一项极具潜力和新颖的技术手段,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安全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和研究。视频指纹一般应满足鲁棒性、准确性和一定的实时性。本文介绍了已有的基于视频内容的指纹提取算法,并分析了它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了进一步研究基于内容的视频指纹算法,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分析了目前网络视频业务面临的内容安全监控的相关问题,说明了论文内容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介绍了国内外目前针对网络视频内容安全监控的研究现状。接着,阐述了面向视频内容安全监控的相关机制和技术。分别讨论了信息隐藏技术中数字水印和数字指纹在数字产品内容保护方面的应用,主要介绍了基于视频内容的指纹提取算法并分析了它们的性能。然后,介绍了SURF算法的基本概念。为了降低指纹提取过程的时间开销和提升K-means聚类算法的运算效率,本文对SURF算法作了改进:一方面采用同心圆形式的特征描述子计算窗口,不仅降低了描述子特征矢量的维度,同时也省去了特征点方向分配的运算;另一方面通过加入对角线的哈尔模板,增强特征描述子的表达能力。并通过Matlab仿真平台验证了改进后的SURF算法拥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最后,本文介绍了K-means聚类算法和视觉词汇的概念,并在前面的基础上提出了视频指纹的生成方法。由于指纹的生成使用了视频的局部不变性特征,保证了指纹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同时视觉词汇概念的引入,使得视频指纹便于存储和检索匹配。并通过Matlab仿真平台对本文提出的视频指纹提取算法做了验证,从结果可知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准确性,并能满足一定的实时性。
其他文献
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能够显著扩充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使频谱利用率成倍提高而无需增加天线发送功率以及带宽;MIMO系统开发了空间资源,通过天线分集来提高无线通信的可靠
随着移动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服务种类不断丰富,用户数量迅速增加,如何对网络中的大量传输数据包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缓解网络拥塞,提升网络整体性能已成为一项亟须解决的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随机分布在监测区域的节点组成,可应用于环境监测、军事、工业控制等领域。网络中节点规模和复杂度随着无线传感网监测应用需求而增大,对大规模无线传感网络
现代移动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各种制式的通信标准也层出不穷。传统的通信设备只能适应于单一的通信体制,且开发周期长、投入成本高,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软件无线
人类即将迎来数字化社会的新浪潮,其主要特征是大数据和大智慧。大数据量对频谱资源需求严重,然而可用频谱资源匮乏,提高频谱效率最有效的方式是空间复用和频率复用。无定形
在弱照度场景下,通过传感器获取的图像背景较为复杂,该图像主要包含灰度信息,而丢失大部分色度信息,并且图像的纹理信息不明显。另外,远距离运动目标在二维成像平面上通常表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能够提供导航、定位和授时等服务,是现代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GNSS在进行高空通信时往往会受到衰落和噪声
相比于单站SAR,双站SAR在军事应用、干涉应用、对地物的分类识别,以及在海洋应用等领域具有很多单站SAR所不具有的优势,因此双站SAR成像算法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是由分布在其中的传感器节点通过自组织过程形成的网络,节点通过相互之间的通信共同完成对网络中监测对象的相关数据信息的采
随着当今无线局域网的使用日益普及,一方面网络传输速率发展迅速,目前无线局域网的传输速率已经超过1Gbps,另一方面无线局域网所传输的业务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加之与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