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研究以及话语转换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实践中也存在着“失语”“失效”的现状与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完善和表现形式转换的需求仍然十分迫切。实现话语转换既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矛盾、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求,又有利于走出话语弱效、负效传达的困境,促进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政治素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了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效性,话语转换研究借鉴了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以及观察体验法等多种方法。在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学习国家领导人、国内外思想家和专家学者有关话语论述的基础上,厘清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相关概念,梳理话语转换的理论基础,探索话语转换的必要性、原则和依据。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话语转换的典型案例的比较分析,着重探究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过程中取得的成效、遇到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力求从教育对象的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方法和途径。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话语缺少共识域;以理论为主的话语内容未能解读鲜活的现实生活;以灌输为主的话语形式缺乏双向互动;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功能发挥不足等。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话语符号系统和生活经验的差异性,理论话语创新滞后于现实生活,话语形式转换适度性偏差引起负向效应以及教育双方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等。立足于教育对象,从问题成因出发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方法与途径:扩大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话语共识域,坚持贴近实际,深入大学生生活,把握他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思想变化;教育者话语应实现由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的转换,将抽象而深刻的思想理论,用恰当准确且通俗易懂的教学话语表达出来;话语内容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换,即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既要有理论的彻底性,又要关照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说;话语形式由单一性向多样化转换,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研究,进一步总结归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规律,才能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