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隐睾(cryptorchidism)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畸形之一,且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隐睾的治疗方案已比较成熟,但仍然存在男性不育等远期并发症。隐睾导致不育的原因有很多,如睾丸病理损害,生殖细胞发育缺陷,精原细胞增殖分化及减数分裂发生障碍等。目前针对隐睾性不育的治疗主要有睾丸器官移植、组织移植、干细胞移植等方法,然而以上方法均受到伦理学的限制,使之难以应用于临床。视黄酸(retinoic acid,RA)作为一种雄性生殖系统的发育和生精功能正常维持所必需的物质,对睾丸的生精微环境及生精细胞的发育和分化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但RA能否作用于隐睾从而恢复其生精功能的相关方面研究未见报道。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RA对隐睾生精细胞发育是否具有促进作用,并通过对生精微环境指标的检测,初步阐明RA促隐睾生精细胞发育的机制。方法:采用雄激素拮抗剂氟他胺(Flutamide,Flu)诱导建立SD大鼠隐睾模型,在其生精细胞发育的关键时期给予RA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睾丸组织的病理变化情况、生精细胞分化发育情况及生精微环境指标表达情况。30只SD孕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Flu隐睾组、RA干预组,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Flu隐睾组于孕12~20天给予Flu 25mg·kg-1·d-1持续皮下注射,RA干预组则在Flu隐睾组的基础上,对其雄性仔鼠在出生后(postnatal day,PND)第1~10天及28~30天持续进行RA 1mg·kg-1·d-1皮下注射。统计隐睾发生率,收集对照组正常睾丸、Flu隐睾组未降睾丸及经RA干预组的隐睾睾丸,称量睾丸重量,HPLC分析睾丸组织内RA含量,同时进行TUNEL细胞凋亡检测,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WB、q-PCR检测增殖分化及减数分裂关键因子PLZF、C-kit、Stra8、Scp3及睾丸缝隙连接蛋白Cox43的表达水平。TEM观察睾丸紧密连接结构。采集各组成熟大鼠附睾内精子,对其进行计数并观察其形态学变化。每组各留15只成熟雄性大鼠进行交配实验,观察雌鼠受孕率。结果:Flu成功诱导出SD大鼠隐睾模型,Flu隐睾组及RA干预组其隐睾发生率均较高,二者并无明显差异,但RA干预组睾丸重量、体积、脏器指数等整体发育明显好于Flu隐睾组。Flu隐睾组睾丸内RA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补充RA后睾丸内RA含量得到有效恢复。病理学检查发现Flu隐睾组睾丸曲细精管管腔明显缩窄,管腔间隙变大,各级生殖细胞排列紊乱、数目减少、且发育迟缓,未见精子细胞,管腔中央无絮状精子形成,而正常对照组及RA干预组中可见各层生殖细胞排列整齐,可见大量精子细胞及絮状精子。同时TUNEL结果显示Flu隐睾组生殖细胞凋亡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RA干预组。患有隐睾的SD大鼠,其睾丸组织内精原细胞增殖分化指标PLZF、C-kit及减数分裂关键因子Stra8、Scp3表达明显下调,而经RA干预后,其表达接近正常。隐睾大鼠的支持细胞间的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结构遭到破坏而出现裂隙,缝隙连接蛋白Cox43表达水平及位置出现异常,经RA处理后,其紧密连接及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情况得到改善。且RA干预组的精子数量(4.60±0.27)×108个/m L较Flu隐睾组(1.99±0.13)108个/m L明显增高而接近正常对照组(5.53±0.17)×108个/m L,同时精子发生畸形的概率也较隐睾组低。最终的交配实验发现,隐睾大鼠经RA干预后,其使正常雌鼠受孕的几率由46.7%上升到80%。结论:Flu诱导出的隐睾大鼠,其睾丸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精原细胞增殖分化出现障碍,生精微环境遭到破坏,精子发生过程受阻,精子数量及质量急剧下降。对隐睾大鼠进行RA干预,并不能降低隐睾发生率,但RA能作用于上述隐睾生精障碍的关键环节,恢复其精子发生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重建其生殖功能,恢复隐睾大鼠的生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