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增加了社会整体的就业压力,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导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激烈,压力增大,高校的就业率连年降低。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后,国家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尤其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论政府报告》中再次强调创新创业是高校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此后,国家提出和推行了多种政策支持各大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社会和政策环境大好的情况下,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浪潮达到空前高涨。丹东市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机会相比较以前而言有所增加。即便如此,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认识存在偏差、从高校自身到教师再到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教育趋于形式化。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枯燥不丰富,并且没有与相关专业相结合,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性。创新创业专业师资力量匮乏并且高校没有定期给教师安排培训,使得教师思维和知识体系与社会发展步调不一致。此外,学校只注重学生在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上的教育,缺乏相应的实践平台,学生学到的知识无法应用到实践,由此产生矛盾。面对以上问题高校自身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突破课程局限。政府也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同时社会也要给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高校、政府和社会的协同合作对于丹东市高校创新创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鉴于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丹东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为立足点,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针对性的建议。本文的基本框架为:第一部分,绪论。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等渠道收集与主题相关的期刊,报纸,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杂志等,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确定绪论中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为下文课题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对前人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分类,作为本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概念的界定。归纳创新,创业,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界定并明确其中的特定关系。同时提出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阐述丹东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指出丹东市高校存在教育理念的认知偏差,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匮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四方面问题。第四部分分析丹东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产生问题的原因所在,应用三螺旋理论指出丹东市高校,政府,社会在高校创新创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影响创新创业的发展。第五部分意在为丹东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可借鉴的对策。明确指出高校,政府和社会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需要完善和改进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