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盐双响应型”聚合物驱油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东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jiq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东部老油田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稳油控水形势十分严峻,亟待采取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措施。实践表明,聚合物驱油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水驱油藏采收率,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超过10%。随着聚合物驱应用规模逐渐扩大,普通油藏剩余油储量逐渐减小,高温高盐油藏剩余油逐渐成为聚合物驱挖潜对象。由于现有聚合物耐温抗盐性难以满足矿场实际需求,新型耐温抗盐聚合物研制逐渐受到石油科技工作者的广泛重视。为此,本文以高分子材料学、物理化学和油藏工程等为理论指导,以仪器检测、化学分析和物理模拟等为实验手段,以渤海油藏储层地质特征和流体特点为模拟对象,开展了“温盐双响应型”聚合物驱油效果物理模拟研究及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1)随温度升高,“高分”聚合物和抗盐聚合物溶液黏度减小,“温盐双响应型”聚合物溶液黏度呈现“先降后升”变化趋势,温敏拐点在75℃附近。同时与“高分”聚合物和抗盐聚合物相比较,“温盐双响应型”聚合物还具有较强耐盐性;(2)温度升高导致“高分”聚合物溶液中分子聚集体尺寸略为增大,抗盐聚合物分子聚集体尺寸增大和“温盐双响应型”聚合物分子聚集体尺寸明显增大。由此可见,聚合物分子链上的疏水单体引起聚合物发生分子间交联或发生缔合作用,并由此形成区域性网状结构是“温盐双响应型”聚合物具有耐温抗盐性的主要原因;(3)温度升高导致“温盐双响应型”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内滞留量增加,聚合物滞留引起渗流阻力和注入压力升高,且注入压力上升幅度要远高于“高分”聚合物溶液的值;(4)65℃时1500 mg/L“温盐双响应型”聚合物溶液渗透率下限值约为1500×10-3μm~2,“高分”聚合物溶液约为500×10-3μm~2。85℃时1500 mg/L“温盐双响应型”聚合物溶液渗透率下限值约为3000×10-3μm~2;(5)均质岩心条件下温度由65℃升至85℃时,“高分”聚合物驱采收率相对增幅为-1.1%,“温盐双响应型”聚合物驱为1.4%。非均质岩心条件下温度为85℃时,“温盐双响应型”聚合物驱采收率增幅15.5%,“高分”聚合物驱仅为3.6%;(6)与“高分”聚合物溶液不同,温度升高导致“温盐双响应型”聚合物溶液中分子间缔合作用增强,物理交联网络结构增多,滞留量增多,滞留引起渗流阻力和注入压力升幅增大,扩大波及体积效果提高,因而采收率增幅增加。
其他文献
当前,国内特低渗-致密油藏开发主要采用水平井压裂和注水增能提高开发效果,但由于储层岩石具有基质渗透率低、孔喉细小和连通性差等特点,开发生产过程中普遍出现地层能量消耗较大、无法得到有效补充、产量递减较快和采出程度较低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油田开发效果。为提高特低渗-致密油藏开发效果,本文以物理化学、高分子材料学和油藏工程等为理论指导,以化学分析、仪器检测和物理模拟等为技术手段,以大港油田致密油藏储层岩心
近年来,非常规油气藏成为全球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热点领域,其中致密油藏的勘探与开发受到极大关注。致密油藏具有孔喉小、孔喉结构复杂、物性差等特点,开发勘探技术要求比较高,对于致密油藏资源开采,常用的技术是大规模水力压裂。压后焖井阶段,压力释放促进压裂液滤失进入储层,改善油水界面性能,提高渗吸置换能力;此外,压裂液对近缝储层具有一定损伤,在开发过程中合理优化焖井时间可在保护储层的基础上达到更好的增产改造效
在低渗透油田开发后期中,异步注采开发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部分油田已得到广泛应用,且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异步注采技术的提产机理不明晰,仍需进一步研究。目前大庆油田G693区块采用直井—水平井联合开发虽取得了阶段性高产,但开发后期常规的不稳定注水、周期注水提产效果不明显,调配难度大,保持地层压力与控制含水矛盾突出。因此,提出非常规注水方式—异步注采对该区块进行充分开发,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及资
由于长期注水冲刷,高含水老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较为零散,受断层、砂体及注采关系影响,油层整体压力分布不均衡,层内层间的非均质性矛盾突出,厚油层顶部动用程度差,底部低效无效循环严重。因此有必要探索出提高此类非均质厚油层整体开发效果的新方法。基于高含水老油田“降本增效”的开发理念,本文以大庆油田某中高渗储层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非均质储层不稳定注采参数控制界限研究,探索通过改变注水方式,调整注采压力,
萨中开发区一类油层聚合物驱区块13个,已全部进入后续水驱,地质储量20799×10~4t,剩余储量9838×10~4t,平均采出程度52.7%,聚驱后油层存在采出程度高,剩余储量动用难度大等问题,依靠原井网后续水驱提高采收率有限,而且成本高、效率低。因此,有必要对地质储量及优势渗流通道进行新一轮的详细描述和定性评估,以制定综合调整措施,为油田持续、稳定开采奠定基础。论文以精细地质建模为手段,以油藏
我国神狐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巨大,2020年在该海域实施的第二轮水合物试采结果表明,水平井开采可大幅提高天然气水合物藏的产能。而前人针对神狐海域水合藏的开采研究工作,大多集中于短期或长期生产行为,缺乏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因此开展该海域水合物藏水平井降压开采方案优化,对推进水合物产业化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重要意义。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涉及复杂渗流过程,其数值模拟技术极为挑战。当前国际知名的几款天然气
目前我国高含水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各种化学驱油技术应用于油田生产,并已取得较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但现阶段油田生产还面临地层结垢、设备腐蚀和提高采收率幅度有限等问题。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的无碱驱油体系对于油田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主要开展了无碱中相驱油体系配方的研究。首先对单一表面活性剂的Krafft点、临界胶束浓度、溶解性、透光性和界面张力等参数进行测试,然后进行阴离子和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
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增加,页岩油已成为解决能源危机的关键发展对象。然而,目前页岩油仍处于起步阶段,地质认识、技术改造和开发规律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大部分区块储隔层间应力差小,纵向上应力遮挡弱,在压裂过程中人工裂缝易于过度扩展,大排量条件下易于缝高失控,产生层间干扰及支撑剂铺置问题,影响改造效果及造成材料浪费的情况,限制了页岩油快速上产的推进工作。针对以上问题,基于地质建模-应力建模-压裂模拟-数
常规油田开发技术及手段无法有效的将稠油、超稠油、特稠油从储层中开采出来,利用火烧油层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针对D区块稠油的高黏度特性给其开发开采带来困难,深入了解D区块稠油物性特征,认识火驱过程中稠油的燃烧特性以及适用性,能够更好的指导现场作业。本文使用仪器对D区块稠油基础物性参数进行测定,分析了该区块稠油高密度、高黏度的成因。其次,运用管式炉模拟油层火烧各阶段,稠油氧化规律、燃烧特性等进行
致密油已是我国油田重要的接替资源。致密储层开发最常用的增产措施就是储层压裂改造。在压裂后生产开发过程中发现,原油产量与压裂后焖井时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认为裂缝内流体与孔隙内原油的渗吸作用是其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研究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液性质对储层渗吸效果的影响,优化焖井时间,充分发挥裂缝与基质之间的渗吸作用,提高致密储层开发效果。本文在调研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渗吸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