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城镇规划设计研究——以湘西凤凰古镇为例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735827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城镇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集聚地与重要载体,最有可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的土壤。而对于历史城镇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文化传统、传统手工艺与生活方式等)是其价值与活力的最佳体现。因此,要复兴历史城镇的活力、实现繁荣,首先就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复兴。   从历史文化古镇保护的提出到其各种保护模式的尝试过程中发现:历史城镇的保护应当从物质保护转向“活态”的历史环境与场所的保护,而当前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太注重其的生存环境与土壤的培育保护。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就在于将历史城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二者联系起来,并结合湘西凤凰古镇这一实例,进行融贯综合的理论分析研究与规划设计实践。无论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或是在历史城镇保护方面,将两者融合的保护规划研究在理论界与实践建设过程中都具很强的创新性与现实意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丰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空间的研究。
其他文献
武汉出武昌、汉口以及汉阳三镇组成,处江、汉两水交汇之地,襟江带河,当南北之要冲、东西之枢纽,“九省通衢,夙称繁剧而万民托命”,自古便为长江中游地区的政治、军事重镇以及
世界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据世界银行统计和预测,目前全世界五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位中国老人,到2030年,这个比例还将上升。该统计表明,我国正在加速迈
建筑遗存作为历史文化遗存最集中的体现,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同阶段物质和精神文明结合的物化表现,其保护和展示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悠久的灿烂文化有着重大意义。但如今城市发
中国的乡村建设历史悠久,涉及广泛,发展曲折,是我国近现代化进程中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历史上诸多学者和专家从未停止过相应的实践和探索,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更深
本文从城市土地经营的两方面主体入手,政府方面讨论了其进行土地获取、招拍挂、协议和划拨及其他方式出让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市场方面讨论了各类企业在土地一级开发和土地
“一切始于世博会”,响彻世博的一句口号。世界博览会是当代最大的聚会,最具影响力的舞台,它担当着时代文明的记录者,海纳百川的融合者和未来发展的启示者。正因如此,世博会建筑从
伴随着“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悄然来临,国家政策全面向广大农村地区的倾斜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自2003年国家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之后,有关社
在经济日益繁荣的大背景下,我国已经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时期,与快速城市化进程和区域经济繁荣相伴的是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以长三角洲地区最具代表性,这里人口和产业不断
河谷型城市在中国西北地区分布非常广泛,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河谷型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比其它类型城市更为复杂的制约因素,特别在城市空间发展上更为突出。探索西北地
遗址和遗迹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保护研究和合理利用具有重大价值的遗址和遗迹体现了人类对历史的尊重,有利于人类认识历史和传承文化。在我国,空前的城市化建设正对遗址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