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格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至关重要,而风格研究也一直是翻译界探讨的热门话题。鲁迅杂文语独特的语言风格历来是文学界研究的重点,但关于其风格在英译文中的传递却少有学者触及。本文探讨鲁迅杂文语言风格在英译本中的传递情况,有利于深化对鲁迅杂文的英译研究,丰富其风格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鲁迅杂文在英语读者间的传播有着重要意义。不同的学者对于鲁迅杂文的语言风格有着不同的界定,其中最普遍突出的风格非“老辣”二字莫属。“老”即老到,指鲁迅对于文字的熟练驾驭,包括修辞和词汇等。“辣”即辛辣,指鲁迅语言的尖锐和犀利,体现在修辞,句法等方面。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本文将鲁迅杂文的语言风格定义为“老辣”,并以刘宓庆教授的风格标记理论为依据,分别从词汇标记,句法标记,和修辞标记方面对鲁迅杂文语言风格在英译本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以中国文学(1951-1966)中的14篇鲁迅杂文为研究对象,对原文“老辣”的语言风格在译本中的传递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并分析译本中其风格弱化可能的诱因。研究发现,部分风格标记在译本中有所缺失,导致原文“老辣”风格在译本中出现了细微的弱化。在词汇标记方面,部分关联词在译文中被省译,大部分评注性副词在译文中并无对应的翻译;在句法标记方面,整句在译文中改写较多,而散句基本符合原文的句法特征;在修辞标记方面,反语的翻译基本再现原文风格,拟人用法在译文同样基本再现,暗喻的修辞特征也在译本中有相应的传递。同时发现,“老辣”风格弱化的原因在于:中英文语法存在差异,部分语法之间的差异使得译本无法全部再现语言的风格标记;译者有其主观能动性,译者个人因素不可忽视;译者所处时代的政治背景给译者带来一定的的压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