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重庆《新华日报》的报道框架分析(1938-1945)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ge2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时期,伴随着日军侵略的全面深入,南京、武汉等地沦陷,重庆成为国家的战时首都。随之而来的政治权利、经济势力、文化团体大量涌入后方,重庆的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加快,既保留原有的西部地区城市特色,又增添许多沿海大城市的风格。在艰难的时代背景下,《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由中国共产党创刊于武汉,并伴随城市的沦陷而转移到重庆继续出版。作为在国统区发行的共产党机关报,其在联系群众、抗战动员及宣传中共早期新闻思想等方面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大量的战时新闻反映出陪都社会生活的变迁,动员城市人民参与抗战,展示陪都城市建设的风貌,表现陪都人民群众的精神。本文运用框架分析法及文本分析法,发掘《新华日报》中新闻的相关文本,研究其文本特征并对其内容进行深入考察,窥探文本中所体现的社会生活样貌: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阐述论文研究的背景内容,理清文章的重点问题和采用的主要方法。第二章为大轰炸时期《新华日报》的概况,报纸由汉口内迁重庆,报道范围有所拓宽,中共早期新闻思想加深。第三章为《新华日报》新闻报道框架的分析,着重以三类报道为重点分析对象,即市政建设新闻、抗战动员新闻及市民生活新闻,对报纸的中高低层次结构进行量化分析,深入剖析报纸文本如何呈现社会时代的变迁。第四章着眼于《新华日报》的宣传策略,抓住报纸重点报道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其主要的宣传策略。第五章为《新华日报》报道框架的影响因素解析,从当时的政治环境出发,结合媒介经营的情况,联系记者信息,探索影响报道框架的因素。第六章为总结部分。研究发现,《新华日报》各类新闻的报道框架以抗战为核心,抗战动员新闻着重呈现献金义卖等实体运动的开展,强调新闻事件的结果和影响,语气偏中性;市政新闻揭露社会问题引导群众树立正确抗战观念,全面解析社会问题的起因发展与后果,语气最强硬;市民生活新闻强调各社会阶层人民的群体抗战,意在报道主要事件的基本讯息,语气平和。在宣传策略层面,总的来说报纸强调各类社会活动与抗战的关系,从群众的角度反思社会,通过联系行业、人物、社会问题来宣扬救国意识,描摹陪都美丽的景象以期新生。影响因素上,国内外政治形势的严峻、媒介经营环境的恶劣以及记者队伍的多元,致使报道框架议题内容有所侧重,语言表达及文章体裁上产生影响。
其他文献
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准则体系由职业技术准则、职业道德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三个部分构成.审计准则(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既是职业技术准则的核心,也是职业准则的核心.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四期扫描对肾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与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CCRC)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
结合中国证券市场证券存在的非有效率问题,提出了一类基于Agent技术的单一证券庄家控股仿真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BiVO4粉体,并通过XRD、DRS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氙灯(可见光)为光源,以制备的BiVO4为催化剂进行了光催化降解水中苯酚的试验研究,并考察了H2O2的协同作
文章通过对于马克思青年观阶级性以及革命性的阐述,了解马克思的青年观,为中国当代青年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目的探究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选出14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
辅酶Q10是一种在高等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抗氧化剂,它在治疗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化性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人体内的辅酶Q10在20岁左右达到巅峰后呈现下降趋势,老年时体内的
目的研究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行改良式双极松解治疗的效果。方法分析本院于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先天性肌性斜颈62例患儿资料,所有患儿均行改良式双极松解治疗,观察和分析
目的调查医护合作静脉血栓栓塞管理信息化平台医护人员的使用体验。方法采用自制静脉血栓栓塞管理信息化平台用户体验问卷,对1 008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医护人员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对正常前列腺全器官的灌注成像技术及其血流灌注特点进行探讨。方法:对50例正常前列腺自愿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进行64排螺旋CT行全器官前列腺灌注成像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