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时期的筹边人才培养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eng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99年清政府在北京筹设的东省铁路俄文学堂(“东省”指东三省),在经历了民国时期的多次演进之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仍然得到延续,影响深远。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学堂时期,还是学堂在民国时期演进的各个阶段,其工作都始终与筹边人才培养相关。这是比较少见的、能一以贯之地呈现晚清民国时期国人应对边疆危机的努力的重要表现,理应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但是,过去学术界对于该学堂及其在民国时期演进的研究并不系统,更没有学者对其在筹边人才培养方面的努力与成效作过专门的讨论。因此,本文以东省铁路俄文学堂及其演进为例,讨论晚清民国时期的筹边人才培养问题,力图在系统梳理和分析东省铁路俄文学堂及其演进各阶段情况与演进原因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地对该学堂及其演进各阶段在培养筹边人才方面的努力与贡献做出梳理和研究。东省铁路俄文学堂在民国期间的演进阶段包括北京政府外交部俄文专修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部立法政专门学校、南京政府国立北平大学俄文法政学院、国立北平大学商学院、国立北平大学法商学院商学系、国立西北大学法商学院商学系、文学院边政学系(后改隶法商学院)。总的来说,学堂历次演进的原因,除了民国时期中国国内政权更迭、战乱频发之外,皆与当时中国深刻的边疆危机以及边疆危机背后的中外关系的变化息息相关。民国时期的北京政府外交部和南京政府教育部根据国内外时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其筹边教育宗旨与方向,为对俄外交、边疆法政建设、边贸发展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东省铁路俄文学堂及其演进各阶段,通过有针对性的筹边教育规划,为东北及西北地区的边疆开发输送了一批批专门人才。东省铁路俄文学堂所培植俄语翻译人才多被直接分发东省铁路公司,服务于东省铁路的建造与经营。北京政府外交部俄文专修馆以为外交部及东省的地方外交提供俄语翻译人才为目的,毕业学生或留任外交部、或派往东省毗邻国家驻外国使领馆。外交部俄文法政专门学校为东省法院输送了一批俄语法政人才,极大地支撑了东省法政建设。南京政府北平大学时期的俄文法政学院、商学院、法商学院商学系更是通过法政或商学的专门教学为东北、西北的法政、边贸发展提供了不竭的人才。国立西北大学法商学院商学系是原国立北平大学法商学院商学系改组而成,仍以商科教学为主,1944年国立西北大学于文学院设置边政学系,专门培养边政人才,于是国立西北大学法商学院商学系取消了其边疆课程。1947年,边政学系改隶法商学院。1949年,中共军管会接收西北诸大学,在院系整编中,西北大学边政学系改为少数民族学系,隶属文学院。国立西北大学边政学系的课程设计涉及边疆民族语言、边疆民族文化、边疆经济、边疆地理等,培养了一批开发与建设西北边疆的专门人才。东省铁路俄文学堂及其在民国时期的演进阶段,除为边省提供的专门人才外,都会有一批人才,从事俄语或商科、法政相关教育工作,或留校任职教职员,或在其他教育机构任职,使得边疆教育工作有了一个延续。比如国立北平大学法商学院商学系讲师冯寿龄就毕业于外交部俄文专修馆,国立西北大学俄语教授沈鹏飞是1935年于国立北平大学法商学院商学系毕业的,兰州大学边疆语文系助教张东杰是国立西北大学法商学院边政学系毕业的。东省铁路俄文学堂及其在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几次演进中,毕业学生都是由政府直接分发东省。这在当时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针对性,这对当代的就业仍有一定参考价值。在今天,针对一些特殊的边疆开发建设仍然可以由政府干预边疆学毕业生的就业。东省铁路俄文学堂及其演进中对筹边人才培养的教育规划,为在第三次边疆研究高潮中设置边疆学专业的部分高校的学科建构、课程设置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比如在课程设置上,将边疆毗邻国家的语言作为第一外语,将边疆少数民族语言作为学生必修科目。
其他文献
探讨了群体融合对选择有效性的影响,显性安全且选择不利于纯合子aa时,当群体中隐性基因的频率0≤q〈1/3,群体融合导致选择有效性增加;而当1/3〈q≤1时,融合使选择有效性减小。无显性即选择不利
火灾概率分析是海洋平台火灾定量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传统事故树和事件树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逻辑树和贝叶斯网络的火灾概率分析模型。首先采用数理统
小提琴音律问题和相关小提琴音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且争议性尤为广泛,笔者通过多年演奏经验,从物理音高角度出发,将其与基础性音乐音高进行系统化比较,之后在此基础上探讨出
随着社会经济与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随之带来了一系列工程项目管理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工程信息传递丢失、建设效率低下、工期延误等现象时有发生,而BIM技术的出现恰恰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手段,同时该技术也受到了国家、政府以及有关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与推进。本文研究了 BIM技术在工程施工各阶段中的实际应用,并和传统施工管理模式加以对比,通过JZ这一工
水库泥沙淤积是电站运行管理中必须掌握的重要信息,梯级水电开发淹没了原有水文观测站断面,导致缺乏用于计算淤积量的出入库泥沙观测资料.论文提供一种较为精确估算梯级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