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课题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建立高蛋氨酸饲料致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为了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血管的损伤作用以及进一步探讨其损伤机制,首先应用高蛋氨酸饮食建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OAC饲料)和高蛋氨酸组(添加3%蛋氨酸).16周后检测血清胆固醇、脂肪、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并进行主动脉病理学光镜检查.第二部分高蛋氨酸饲料对血管细胞衰老作用的研究;为了解上述模型中是否存在血管细胞衰老,取该动物模型的主动脉进行病理学电镜检查,并进行β-半乳糖苷酶染色,端粒长度分析等衰老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高蛋氨酸组大鼠的主动脉层次不清,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内质网扩张、溶酶体增多;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增多;端粒长度缩短等衰老表现这表明高蛋氨酸饲料诱发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有加速衰老的现象.第三部分体外同型半胱氨酸促进血管细胞衰老的研究;为了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促进血管细胞衰老的机制,需要建立同型半胱氨酸促进血管细胞衰老的体外模型.分离培养新生牛主动脉内皮细胞(EC)、平滑肌细胞(SMC).DMEM培养液中分别加入HCY,EC试验组终浓度为0.1、0.5和1.0mmol/L,对照组为0mmol/L;SMC试验组终浓度为1.0、5.0和10.0mmol/L对照组为0mmol/L.连续体外培养30d,观察细胞形态、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Southern杂交分析端粒长度等衰老相关指标,同时检测EC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等功能性指标结果发现各浓度HCY组与对照组相比,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体积增大,胞内颗粒增多;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增多;细胞周期的分布发生改变;端粒缩短:EC培养液中NO浓度降低,ET含量升高.该实验证实同型半胱氨酸体外能够促进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衰老,降低细胞功能.第四部分同型半胱氨酸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端粒酶活性及逆转录酶表达;为进一步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促进血管细胞衰老的机制,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EC的端粒酶活性;半定量RT-PCR检测端粒酶催化亚基TERT-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HCY组EC端粒酶活性降低,TERT mRNA表达呈阴性.说明同型半胱氨酸促进血管细胞衰老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端粒酶活性,抑制TERTmRNA表达的途径.第五部分同型半胱氨酸对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的调控;为了深入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对端粒酶活性抑制的机制,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304),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携带不同长度的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报告质粒pGL3B-TRTP、pBT-SE、pBTdel-130分别与SV40(内参照)共转染,12h后在培养液中加入1.0mmol/L(试验组)和0mmol/L HCY(对照组),分别在5min,以及0.5、1.5、4、12和24h检测其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性.第六部分茶水浸出液和茶多酚抑制高蛋氨酸饲料对血管衰老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饮食对照组(C组)、高蛋氨酸组(M组,含蛋氨酸3%)、茶水浸出液组(含3%茶)和茶多酚组(200mg/kg茶多酚)16周后检测血清MAD含量、GSH-Px活性;进行主动脉病理学检查,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染色,端粒长度分析,端粒酶活性检测,RT-PCR检测TERT表达与模型组相比,茶水和茶多酚组大鼠主动脉内膜光滑,无脂肪颗粒沉着,血清MAD含量无明显改变,GSH-Px活性明显升高;主动脉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减少,端粒长度增加,端粒酶活性提高,TERTmRNA表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