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流动性是冰川一个主要特征,监测冰川表面流速变化对研究冰川物质平衡和冰川灾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利用卫星SAR影像对冰川流速的研究多采用国外星载SAR影像,中国首颗自主研制的C波段多极化SAR卫星—高分三号(GF-3)自发射以来已有大量SAR数据,但应用于冰川流速监测方面的研究较少。为将GF-3数据快速应用于冰川运动场提取研究中,探究GF-3数据在冰冻圈遥感监测中的应用潜力,本文通过选取喜马拉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动性是冰川一个主要特征,监测冰川表面流速变化对研究冰川物质平衡和冰川灾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利用卫星SAR影像对冰川流速的研究多采用国外星载SAR影像,中国首颗自主研制的C波段多极化SAR卫星—高分三号(GF-3)自发射以来已有大量SAR数据,但应用于冰川流速监测方面的研究较少。为将GF-3数据快速应用于冰川运动场提取研究中,探究GF-3数据在冰冻圈遥感监测中的应用潜力,本文通过选取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干成章嘉峰区域为研究区,针对GF-3影像冰川区成像质量与冰川位移监测性能进行实验,基于GF-3影像利用像素偏移追踪技术(POT),以研究区最大冰川—热姆冰川为典型研究区,结合区域气候与冰川局部地形深入分析了冰川运动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干成章嘉峰地区较大规模冰川(面积>5 km~2)运动分布概况,并对该地区冰川运动场进行编目。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如下:(1)GF-3 SAR影像与Sentinel-1A SAR影像相比,GF-3 SAR影像在冰川区的成像质量评价指标数值与其接近,在空间分辨率和斑点噪声水平方面,GF-3 SAR影像优于Sentinel-1A SAR影像,在辐射分辨率方面GF-3影像略低于Sentinel-1A影像,此外,由于GF-3影像空间分辨率高于Sentinel-1A影像,冰川和冰湖边界和特征点更清晰,有利于特征点匹配和冰川遥感监测,总体来说,冰川区GF-3和Sentinel-1A SAR影像的质量接近。(2)基于GF-3和Sentinel-1A SAR影像利用POT技术测量的冰川表面流速的对比分析实验中,发现GF-3影像获取的冰川积累区偏移追踪结果地形误差较大,冰川消融区受地形影响较小。对于冰川消融区运动场监测,GF-3影像和Sentinel-1A影像沿冰舌中线获取的运动速度分布接近,运动速度均值和标准差相近,差值均值为6.45 cm/d,差值标准差为18.25 cm/d,交叉验证了基于GF-3影像监测冰川表面运动结果的适用性。(3)基于GF-3影像利用POT技术监测干成章嘉峰区域最大冰川—热姆冰川,研究发现,热姆冰川粒雪盆区域流动速度最大,约为1 m/d,而在消融区流速最高可达30cm/d,流速沿冰舌上端至末端逐渐变缓。结合研究区气候和地形资料分析,发现气候变化是控制热姆冰川流动快慢的主要因素,同时局部地区流速会受到地形的影响。经统计,基岩区运动速率残差均值为0.45 cm/d,标准差为0.18 cm/d,与测量的冰川运动速率相比均可以忽略,验证了基于GF-3影像利用POT技术监测热姆冰川运动速率的可靠性。(4)干成章嘉峰地区面积>5 km~2的19条冰川的平均运动速度为5.87 cm/d,标准差为6.49 cm/d。按冰舌中线平均运动速度大小将冰川运动类型分为3类。类型Ⅰ,平均运动速度>10 cm/d,这类冰川占总数的26%;类型Ⅱ,平均运动速度在5~10 cm/d之间,占32%;类型Ⅲ,平均运动速度在0~5 cm/d之间,此类冰川最多,占42%。研究区冰川运动速度分布存在明显的东西向差异,以干城章嘉峰南北向山脊线为界限,东侧冰川平均运动速度是西侧冰川平均运动速度的3倍。(5)GF-3影像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大幅宽和高性价比的优势,GF-3SAR影像可作为常用遥感影像数据源应用于冰川遥感监测,为冰川运动变化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数据选择,在冰川流速场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传感器技术与搭载平台的快速发展,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逐渐提高,高分辨率影像提供了更加清晰、丰富的地表信息,其中建筑物在城市地表信息中占比达80%以上。传统建筑物提取方法大都需要人工设计特征或选择参数,过程耗时耗力,且无法获取到影像中深层次语义特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深度学习算法被应用于遥感影像处理,其中卷积神经网络能够自动从给定的影像数据中学习到高级特征,从而进行准确的目标提取,但现有的大多数
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目标引领下,我国高速铁路正在飞速建设。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GIS技术的日益成熟,面向铁路行业勘察设计、建设施工和安全运营的全生命周期三维GIS技术成为现代化铁路发展的趋势。数字地形是构建铁路GIS三维虚拟场景的基础,为逼真地展示路基、边坡等要素,需对原始地形进行虚拟改造,构成具有铁路路基特征的数字地形模型。在WebGIS环境景中,为构建基于互联网快速传输的铁路沿线地
野生动物资源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范围逐渐扩大,野生动物的生存权益受到威胁。保护野生动物,特别是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
20世纪80年代开始,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日益严重,而随着国际社会各个国家环保意识的增强,一些国家开始通过多方谈判积极推动问题解决。1989年3月22日通过、1992年5月正式生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近年来多数冰川物质平衡处于持续亏损状态。而我国的山地冰川储备丰富,且大多集中在藏东南地区。这些冰川不仅是我国淡水资源的主要源头之一,对于藏东南地区甚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气候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冰川运动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因此,研究山地冰川的运动状态及影响其动态变化的相关因素,可为冰川退化、气候分析以及冰川灾害预警等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为此,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本文系统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网)是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极高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盲原因。糖网早期病变不会导致视力下降,到晚期才就诊会导致病情难以救治,所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可以有效防止眼部病情恶化。由于医疗资源紧张和患者的人数较多,研究并设计一个糖网病分期及病灶检测智能诊断系统,对于辅助医生提高糖网诊断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深度学习在多种医学图像分类中有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本文的主
随着我国各城市群的逐步形成,政治经济的融合发展使得城市群内部各城镇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同时催生并带动了大量的城际客流。城际旅客的出行需要高效和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因此城际铁路列车也就承担起了这项艰巨的运输任务。城际铁路网络列车开行方案的编制是一个涉及因素众多、流程复杂的大规模求解过程,本文以城际铁路网络列车开行方案编制方法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并以求得合理的列车开行方案作为主要研究目标,开展了如下工作
科技与人文散发着迷人的光彩,科学技术引领我们更好的认识我们所生存的宇宙,特别是广阔神秘的外层空间。APSCO作为亚太地区第一个区域性政府间的空间合作组织,在促进亚太地区
本文利用2015-2019年地面PM2.5浓度监测数据结合气象数据、自然数据、人文数据对东南沿海经济区不同时间尺度PM2.5浓度进行空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分析。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张力架线施工技术从最初的人力放线过渡到机械施工,已经逐渐成为架空输电线路施工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张力侧导线放线技术作为一种特殊放线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对其转向场地布置、导线转向动态过程、走板和滑车姿态调整等相关理论进行研究。本文依托雅安II~资阳500k V线路工程项目,以眉山市铧头村张力侧导线放线离地转向试验平台为基础,对小档距“一牵四”张力放线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