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模拟两种不同的推拿手法并施加不同扭矩强度分别作用于正常的离体猪腰椎标本上,测试腰椎椎间盘内压、关节突关节内压、椎间盘高度等指标,旨在运用定量化的生物力学的方法和观点来探讨不同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疾患的可能作用机制,并为脊柱推拿手法治疗腰腿痛及提高推拿临床疗效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6具新鲜成年猪腰椎标本(L1-S1),保留完整的前后纵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及关节囊等结构,剔除多余软组织,包埋、固定于生物力学材料机上,并使用材料机模拟斜扳(无纵向拔伸及压缩力,扭矩分别为0、1、2N.m)及牵扳(纵向拔伸力=250N,扭矩分别为0、1、2N.m)手法,即六种加载方案,完全随机作用于每一具标本上,通过测量六种加载方法作用前后标本椎间盘内压(L3/4)、关节突关节内压及椎间高度(L3/4)的变化情况,评价被动运功(斜扳与牵扳手法)对猪脊柱标本的生物力学改变情况。采用单因素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比较不同加载方案前后猪脊柱标本盘内压、关节突关节内压力、椎间高度的变化情况,设定ρ<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1、盘内压:(1)加载前后盘内压的瞬时值变化:斜扳之后盘内压升高,无统计学意义;牵扳之后盘内压减低,有统计学意义(ρ=0.005);牵扳0N.m组(扭矩为0N.m,纵向牵引250N)与斜扳组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牵扳组内,牵扳0N.m组与牵扳1N.m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牵扳0N.m组与牵扳2N.m组及牵扳1N.m组与牵扳2N.m组无统计学差异(扭矩的大小对盘内压的瞬时变化值无统计学意义)。(2)盘内压随时间的变化:斜扳会使盘内压先下降达到一个相对稳态,再逐渐上升,达到另一个相对稳态,直到斜扳完成;而牵扳会使盘内压先下降达到零状态(甚至负值),稳定后,再逐渐上升,上升后盘内压会超过牵扳前,然后再下降,并达到一个相对稳态,此时盘内压较牵扳前降低。无论是斜扳还是牵扳,每具标本达到稳态的时间不相同,每一具标本在不同加载情况下达到稳态的时间也不相同。2、加载前后的椎间高度变化:斜扳组的椎间高度较之前的椎间盘高度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牵扳组的椎间高度较之前的椎间高度增加,有统计学意义(ρ=0.001)。牵扳组与斜扳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01);斜扳组(扭矩0,1,2N.m)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牵扳组中,牵扳0N.m组(扭矩为0N.m)与牵扳1N.m、2N.m组均有差异,并有统计学意义;牵扳1N.m组与2N.m组之前无统计学差异。3、压敏片结果:根据压敏片的红外线扫描结果显示,斜扳组及牵扳组都能使小关节内压增加,有统计学意义(ρ<0.05),并且扭矩越大,关节突关节内压增加越大。牵扳组与斜扳组之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斜扳使椎间盘内压增加(不明显),牵扳使椎间盘内压降低;牵扳在无扭矩情况下盘内压下降最快、最明显;当有扭矩存在时,可以延缓椎间盘内压下降;2、斜扳对椎间高度的影响不明显,但是牵扳能使椎间高度增高;牵扳时,增加扭矩对椎间高度的变化有影响,然而在无扭矩情况下椎间高度增加最明显;3、无论斜扳还是牵扳,只要增加扭矩就会增大关节突关节内压,而且扭矩越大,关节突关节内压增加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