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氨基酰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及细胞固定化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e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硫氨酸是一个含硫的必需氨基酸,在饲料、医药、保健和食品工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用途。甲硫氨酸是一个高附加值产品,也是我国为数不多需从国外大量进口的氨基酸之一。寻找成本低,产量高的甲硫氨酸生产工艺和方法成了近年来国内氨基酸生产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研究以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为原始菌,从中克隆出氨基酰化酶基因,并转化到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同时对菌体细胞进行了直接固定化研究,以N-乙酰-DL-甲硫氨酸为底物,探讨适合工业化拆分DL-甲硫氨酸的应用可能性。   方法是以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出编码氨基酰化酶amaA基因,与pMD-18T vector重组,对阳性克隆菌的序列分析显示,与Genebank中amaA(Y08753)序列完全一致。用NdeⅠ和EcoRⅠ双酶切pET-28a(+)和pMD-18T vector阳性克隆,T4 DNA连接酶连接,构建了amaA-pET28a(+)的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到E.coli 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和氨基酰化酶活性测定都表明,ama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研究了IPTG的浓度,IPTG加入的时间和诱导表达的时间等。结果显示的最佳条件为:37℃,200rpm培养,菌浓度OD600在0.8~1.0之间时加入IPTG诱导,IPTG终浓度0.4mmol/L,诱导表达6h后,获得了氨基酰化酶活性为1,043U/g湿菌体。   以N-乙酰-DL-甲硫氨酸为底物的拆分研究显示:底物浓度<0.08mol/L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呈线性关系;55℃酶反应,游离菌的Km为4.5mmol/L,固定化后的Km为14.7mmol/L。酶学性质研究同时表明,65℃酶的催化效率最高,最适pH为7.0;固定化后酶pH稳定范围更广,热稳定性也更高;连续10批次拆分N-乙酰-DL-甲硫氨酸,活性仅损失20%左右;4℃条件下保存23天仍保留有固定化时73.6%的酶活性。菌体直接固定化研究显示,最佳条件为:3%卡拉胶包埋30%菌体细胞,以1.25%多乙烯多胺渗透交联固定化菌体细胞10min和0.1%戊二醛硬化处理20min,与未固定菌体比较,菌体固定化后仍保留有83%的酶活性。本研究显示,重组大肠杆菌表达的氨基酰化酶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带自由表面的后向台阶流动不仅是流体力学中复杂分离流的一个典型例子,同时也是许多工程领域中一类常见的流动现象。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realizable κ—
在流域水文模型的研制工作中,南方湿润地区的工作做的较多,计算方法也比较成熟,而半干旱半干湿(后文简称半干湿)地区的工作做的较少,无论国外的还是国内的流域水文模型,在半干湿地
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坡面保护技术的研究已成为高等级公路建设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以低等级公路建设
以内蒙古皇甫川流域五分地沟和阳泉沟作为研究地点,选择人工种植松树、人工种植杨树、人工种植锦鸡儿、人工种植沙打旺和撂荒地等5种不同水土治理措施下的样地作为采样点,并
脊髓损伤(SCI)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过程,损伤部位有很多不利于轴突再生的因素,如胶质斑痕、髓鞘来源的抑制蛋白、神经细胞的损失以及营养因子分泌的缺乏等等,因此,脊髓损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