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委员会特征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基于我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的数据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faxian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高管薪酬都是受到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这十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管薪酬的市场机制逐步确立,建立起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的关联,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体现出了显著的业绩敏感性。但在我国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上市公司中,高管薪酬的乱象一直存在,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业绩出现普遍性的下降,但这并没有引起上市公司高管薪酬随之下降,反而很多公司的高管薪酬出现上升的情况,这种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不相匹配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体制有效性的质疑,学术界把这种不匹配现象称为“高管薪酬粘性”,即高管薪酬在业绩上升时的边际增加量大于业绩下降时的边际减少量。高管薪酬粘性实质上是一种与高管薪酬相关的代理问题,是公司高管对股东利益的侵占,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缺陷。从2002年起,我国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开始探索建立薪酬委员会制度,希望发挥薪酬委员会制度的有效性,完善高管薪酬机制,解决与高管薪酬相关的代理问题。目前学术界对于薪酬委员会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的实证研究尚比较少,因此本文以薪酬委员会特征为切入点,研究其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  本文选取2010-2013年我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首先验证了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中存在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和高管薪酬粘性特征,再选取薪酬委员会的规模、是否有公司高管、独立董事的比例和成员平均薪酬这四个特征,实证研究薪酬委员会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在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中,薪酬委员会的规模越大,高管薪酬粘性程度越低;公司高管是否兼任薪酬委员会成员对高管薪酬粘性没有显著的影响;薪酬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越大,高管薪酬粘性程度越低;薪酬委员会成员的平均薪酬越高,高管薪酬粘性程度越低。本文的实证研究不仅丰富了薪酬委员会和高管薪酬粘性的研究文献,也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薪酬委员会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依据。
其他文献
科技兴企,人才强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竞争在自由市场竞争中日益成为主角。一般而言,科技尤其高新科技的发展需要不断改善研发投入结构,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研发投入方向。
中国加入WTO以后,根据对世贸组织的承诺,国内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国际贸易空前活跃,给外贸行业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进口经营权全面放开使行业竞争空前加剧,国有外贸体制和管理模式的相对落后,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锦西中石油国际事业公司目前也遇到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怎样才能保持和增加公司竞争优势,是坐等掌控资源逐步减少,完成上级交给的代理任务,还是走出去开拓未知新天地,用自
本文总结了胜利油田运输系统的构成及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制约油田运输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战略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分环节、分层次制定出具体目标,并以此为导向和依据,分别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