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华南师范大学校区使用后评价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茨尼契说:“今日工业先进国的主要资本,不是物质设备,而是创造、发明,是其居民的才能和教育,乃至知识和经验”。教育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带动了高校校园建设,全国范围内大学校园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然而,在不断的建设中,往往由于时间或是其它的原因而忽视了使用后的评价与总结。建筑使用评价是通过一定的程序对建成建筑的性能优缺点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作为信息反馈可以对未来的建筑设计,尤其是重复率比较高的普通建筑类型,如学校、住宅等产生有益的影响,提高建筑质量和投资效益,使业主或者建筑的使用者受益。建筑使用评价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一环,能避免犯重复的错误,起到优化设计作用。现在,建筑使用评价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一些建筑单体进行使用评价,但是,对校园建成后的使用评价研究几乎是空白。本文以笔者参加的广州大学城华南师范大学校区为例,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访谈、民意调查、分析对比等诊断式的使用评价方法,并运用建筑学、景观学、环境行为学和城市规划等理论知识对广州大学城华南师范大学校区的建设规模、空间结构、功能分区、环境景观、交通系统、建筑单体等方面在设计与建成使用后的对比分析,对建成使用后的校园进行评价,得出结论,并对此作了反思与探讨。希望真正反映使用者——教职工、学生的需求,表达他们的满足程度,最后希望这次对广州大学城华南师范大学校区使用后评价研究能对以后的高校校园规划及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回馈。
其他文献
广州人天生离不开珠江,临江而居、近江设市、以舟代步等等都说明了广州人和珠江水的不解之缘。随着广州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建设也日新月异,房地产业更是随着福利分房制度的消
中国地域广阔,建筑是不同地域文化中的历史痕迹。岭南地区作为我国建筑文化最具地域特色的地区之一,研究其有代表性建筑师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岭南建筑发展研究的一部分,并对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