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林火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yh124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干扰者之一。林火的发生能改变上层林至地下十壤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结构。微生物是土壤生态重要的一部分,是土壤物质交换、运输和转化循环的重要参与者,对维护土壤结构、保持土壤肥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微生物具有不同于其他生物的共性,它们对环境变化尤为敏感,其群落结构对火干扰能快速响应。遭受林火后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和模式不同于植物。因此研究火烧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即时变化和演替过程,可以了解微生物在自然条件下应对火干扰后发生的生态过程,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林火的生态作用。方法:本文是以灌木林火烧后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在火烧后18h采集火烧和对照土壤,提取迹地和对照未烧地土壤总DNA,构建火烧土壤和对照士壤古菌16S rRNA基因文库和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通过比较两个土壤古菌和两个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的差异来评价古菌和细菌群落对火烧的快速响应。采集火烧后1d,2、4、8、10、12、15个月的表层土壤,提取迹地和对照未烧地土壤总DNA,扩增荧光标记细菌16S rRNA序列,采用T-RFLP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研究灌木林火烧后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动态过程;采集火烧后1d,2、4、8、10、12、15个月的表层土壤,采用BIOLOG微平板技术研究火烧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研究微生物群落对火烧的快速响应结果表明:(1)灌木林烧后18 h,迹地土壤古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低于对照土壤;相对未烧土壤,9个低丰度土壤古菌种群在火烧土壤中缺失,对照土壤中3个优势古菌种群在火烧后相对丰度变化不明显。(2)火烧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火烧土壤中a-变形菌纲、B-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的克隆分离频率高于对照土壤。采用T-RFLP法分析细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火烧后2个月土壤细菌种群数目最低,总体群落结构与对照差异最为明显,此时出现新的优势细菌群,为草酸杆菌科中的类群;并且火烧前占优势的酸杆菌门菌群相对丰度明显减少。(2)火烧1年后,迹地土壤中原失去优势的某些细菌种群恢复明显,此时土壤细菌种群数与火烧后2、4、8、10月相比明显增加。(3)火烧1年零3个月后,迹地土壤细菌种群数仍低于对照未烧土壤,并且细菌群落结构与对照相比存在明显差异。采用BIOLOG微平板技术研究灌木林火烧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火烧后1d,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功能多样性最低,代谢特征与对照差别最为明显。(2)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功能多样性随火烧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火烧后15月时,迹地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功能多样性与对照相当,群落总体代谢特征也与对照相似。结论:(1)在小时尺度上,高强度灌木林火使土壤古菌多样性立即降低,低丰度土壤古菌种群对火干扰敏感,高丰度古菌种群结构火烧后无明显变化。细菌群落结构受火烧干扰即时变化明显,火烧后某些菌群相对丰度增加。(2)火烧后15月内,土壤细菌群落发生了较明显的次生演替过程:火烧后1年即次年夏季,某些细菌群落恢复较为明显。(3)火烧后1d至15个月间,微生物群落总体活性和功能多样性经历从最低到与对照持平的逐渐恢复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针对我国食品生产和包装存在的效率低、分拣精度不高等问题,基于并联机器人设计一种包装分拣控制系统。方法根据机器人自动分拣系统的结构,采用一种基于时间和工件位置的
利用传输矩阵法,研究了具有复数电常数缺陷对称一维三元光子晶体的透射谱和增益特性.结果显示,无论加入奇数个还是偶数个缺陷,在第一禁带和第二禁带中分别出现了透射峰A和透射峰B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初中学生一般都具有叛逆心理,导致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不能有效的吸引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点的学习,无法培养他们的歌唱能力,甚至有些痴
集青年、知识分子、女性和独生子女于一体、极富个性的女大学生群体,处于生理、心理变化最显著期,也是个体社会化关键期,而人际关系不良成为干扰其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需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内部审计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本文主要对加强内部审计对企业的意义进行了概述,并且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在治疗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脓毒症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
目的分析治疗肺系疾病经典方剂中药物化学成分类别的构成情况及可能的配伍关系,为治疗肺系疾病方剂的临床应用、物质基础研究与组分配伍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医方剂大辞
目的分析比较慢性胆囊炎与慢性肝病患者胆囊CT表现的差异。方法2014年11月~2017年10月我科诊治的慢性肝病患者52例(慢性乙型肝炎2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26例,原发性肝癌5例)和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