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神崇拜与村落社会认同——关于一个跨族群“祭祀圈”的考察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zhaozhe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教具有整合社群的功能。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作用可以体现为,以神明信仰的方式对地域(区域)社会进行统合。本文即以这种现象为研究对象,来对一个村落的山神“祭祀圈”进行考察。在本文中这个村落被称为“河西村”,位于中国东北长白山地区。现实中它是,以朝鲜族群为主,杂有汉族村民的朝鲜族村落。以对此“祭祀圈”的考察为基础,本文力图完成一部研究中国朝鲜族村落社会的人类学民族志。 具体说来,本文由山神“祭祀圈”产生的社会背景、社会条件、产生过程,以及它对于整个村落社会的意义这四个方面组成。通过这样的分析,本文实际上分析、展现了这样一个过程:在河西村这一特定区域内,村内的朝鲜族村民是如何运用、推广其固有的民间“山神”信仰,建立了跨越朝鲜族、汉族的山神“祭祀圈”的。 通过这个过程的分析本文认为,河西村的朝鲜族村民,可以推广其山神信仰,建立山神祭祀圈的结构前提,在于这一族群所特有的山神信仰文化记忆,以及这一族群在村落社会的优势地位。其动力虽然直接来源于村落社会生活中的偶发事件,但是在这些偶然事件背后,外在的行政力量、市场力量,与内在的乡土要求都在发挥作用。由此,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社会变迁的特征表露无疑。 同时,也正是在这些力量综合作用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山神”祭祀圈对于村落社会的意义得到体现。其主要表现为如下两点: 第一,创造了一种村落社会内部的人际连接的“共财关系”。 第二,在村落内部确认了权力秩序的变更,由此协调了内在的乡土逻辑与外在行政力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人“气”的凝聚、村内人与村外人的划分,生产、表达了一种村落社会自我认同的维持标准。这套标准正在应对着由村落外与村落内两个市场,以及基督教传入所带来的瓦解村落社会的力量与因素。 最后,通过对这一祭祀圈的观察分析,本文认为河西村的朝鲜族群经历了一个族群在地化的过程。其标志是以山神祭祀为核心的“合成文化”的产生。当然,同是迁移而来的汉族村民也经历了这个在地化过程。因此在本文中,朝鲜族群是本文关注的焦点。但是,异族群的角色,跨越族群的认同也将被涉及。因为,这是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实然状态。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通过对九里庄一个近郊的小村庄拆迁个案的叙事质性研究,着重对参与事件中有“故事”的人物的述说,构建基层治理的内在的逻辑。基层治理呈现出一种重策略轻制度的反应式治理
医疗技术的发展,对改善人类健康产生了一系列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争议和伦理问题。本文所讨论的辅助生殖技术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该技术满足了不孕不育症患者的
关于社会学方法的理论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关于社会的基本认识论基础上形成,又指导着具体的社会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所考察的两位
把社会资本引入求职的分析框架是一种新的研究途径,为研究和透视社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国内外对于社会资本与求职的相关经验研究,大多是集中于人力资本较低的职业群体,如农
“公司+牧户”是近年来出现在牧区的一种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的生产经营模式。针对目前草地资源不断萎缩、生态环境不断退化的形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草原保护政策和制度,例如围栏
1品牌经营与特许经营的关系rn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
女性主义的崛起,当前中国女性参政率不高的实际情况使得女性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女研究生作为具有高学历的知识精英中的女性群体代表,其政治社会化的水平关系
在全国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本文运用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结合对广西恭城县B村和H村的调查,借鉴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对现代化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