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村地区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业表现的关系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sy8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升我国的人力资本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我国于21世纪初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政策,裁撤了大批“麻雀学校”,使教育资源更加集中。经过多年的合并和调整,我国小学和中学的数量不断下降。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仅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农村的小学数量从55万减少到26万。除此之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校的分布越来越稀疏,小规模的学校越来越少,农村学校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使得农村地区的平均学校规模增加。学校规模效应开始引起学者的关注。纵观国内外对学校规模的相关研究,学校规模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这一问题尚未有—个确定性结论。现有的大多数研究来自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相关研究还略显不足,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对国外研究的介绍和思辨性分析上,仅有的几项实证研究也大多以城市地区学校为样本,鲜有以农村地区学校为样本探究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业表现的关系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我国西北农村地区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业表现的相关关系,为我国西北农村地区教育管理实践者确立合理的学校规模提供参考。研究抽取了西北地区A省1 1个县的106所乡镇小学的7777名学生,以及西北地区B省7个县的117所乡镇小学的9810名学生,共计西北地区223所乡镇小学的17587名学生为样本,以学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学校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和数学标准化测试为测量工具进行调研,将学校规模划分为小规模、中等规模和大规模展开分析和讨论。本研究首先描述了我国西北农村地区学校规模和学生学业表现现状,然后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了西北农村地区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业表现的相关关系,最后分析了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业表现的关系在不同性别、寄宿生和非寄宿生以及不同家庭资产的学生中是否存在异质性。本研究获得以下结论:(1)我国西北地区A省和B省农村乡镇小学的平均学校规模为434人。学校规模在270人到810人之间的中等规模学校最多,占全部样本学校的51.12%;规模小于或者等于270人的小规模学校居中,占全部样本学校的比例为39.91%;规模大于810人的大规模学校最少,占全部样本学校的比例为8.97%。(2)在控制了学生个人和家庭背景、教师特征和学校特征后,我国西北农村乡镇小学的学校规模与学生的学业表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学生的学业表现随学校规模的增大而增加。但是,其增速在大规模、中等规模和小规模学校中差异较大,在小规模学校中最为明显。(3)在控制了学生个人和家庭背景、教师特征和学校特征后,我国西北农村地区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业表现的正相关关系在不同性别的学生中存在差异,随着学校规模的增大,相对于女生,男生的学业表现会更差。我国的学校合并政策主要裁撤的是农村小规模学校,自实施以来就争议不断,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对前期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要求各地“严格规范学校撤并程序和行为”。就本研究的研究结果表明,至少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来看,学校合并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2000年末我国65岁以上人口就达到了7%,初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8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1.9%,而兰州市户籍老年人口达71.4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1.76%,高于全国、
介绍了循环流化床的特性、现状以及烟气脱硝的应用前景,同时结合目前现有的技术,探讨和分析循环硫化锅炉中的烟气脱硝的应用,提出有针对性的烟气脱硝工艺。
从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年的时间里,历史发展进程极为迅猛。帝国主义列强退出中国、国民党统治由盛而衰、中共力量从出现到崛起并建立
伴随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与其配套的税收政策也频繁出台,现有税收政策为促进股权激励制度健康有序发展既做出了积极贡献,也存在不少问题。以政策发布先后为横坐标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不缺少精辟,不缺少知识.缺少的是激情,是感染,缺少的是“语文味”。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必须用多向思维取代单向思维,用学生的感悟
针对日渐单一化的外向性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及其暴露出的物质和精神危机,文章从传统城市与建筑营造中的空间内向性意识出发,结合代表性设计案例阐述内向性空间设计思路在当代城
大部分国有企业中都会存在岗位绩效工资,实行这一制度可以促进企业工资标准的合理性,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多劳多得。所以,研究工作主要就当代我国企业岗位工资中存在的一些问
第1件事 什么决定了学校的质量?需要改变的不是方法本身,而是人。第2件事 什么造就了积极的课堂?优秀教师在新学年开始的时候就明确对学生的期望,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坚持贯彻这些
在新课程标准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 中的弊端也逐渐凸现出来,使得当今社会人才的能力结构呈现 出了畸形发展的态势,也正是因此,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逐渐 受到了社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对语言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和整体感受或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