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我国新闻媒体诚信约束机制的构建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s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加速推进,社会结构变化加剧,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日益扩大,个人感官、经验的力量越来越显得薄弱无力,客观上对信息真实性的要求也更为迫切。作为大众媒介的新闻媒体在传播有益知识、促进社会认同、降低社会风险中的作用愈发凸现,充当着解决社会信息不对称矛盾的角色,并且应当在消除社会其他领域的诚信危机过程中有效发挥其监督作用。  在市场经济进程中,新闻市场日趋活跃。但由于相应的法制不健全、新的市场伦理道德还未完全确立,由此引发了媒体及从业人员的种种道德风险,导致新闻媒体出现诚信危机。新闻媒体自身不诚信,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信任关系的扭曲。当前,如何让新闻媒体摆脱诚信危机困境,更好地履行其职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是众多新闻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深层次课题。  本文借鉴了目前国内有关研究成果,将媒体诚信建设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统筹考虑,并将其放置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中,试图寻求我国新闻媒体诚信建设的现实路径,提出了关于新闻媒体诚信约束机制的概念和运行机理及构建策略,对于深入开展有关媒体诚信建设研究,指导今后媒体诚信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结构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新闻媒体面临的诚信危机。该部分首先考察了诚信的内涵和新闻媒体诚信内涵的主要内容,认为新闻媒体诚信对于真实报道新闻、传播科学知识、维护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随后,列举和分析了当前媒体诚信危机的表现形式、特点、危害和原因,指出媒体诚信危机不仅影响到整个新闻事业的发展,也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其中,对于媒体诚信危机特点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第二部分,新闻媒体诚信约束机制分析。该部分按照约束机制中有关内生性约束和外生性约束的一般理论,探析了新闻媒体诚信约束机制的内涵和构成要素。运用社会信用体系运行的基本原理和发达国家社会信用体系运行的实证,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媒体诚信约束机制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理,认为应当以建立媒体行为的记录和相关信息的公开制度为核心,加大媒体失信成本,迫使媒体及其从业者“视信誉为生命”。  本文认为,新闻媒体诚信约束机制,就是通过制定一系列规范媒体行为、记录和传播媒体诚信状况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促使其改善内部管理和控制体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从而保证其严格履行诚信义务的运行机制,是一种依靠他律促进自律的机制。  第三部分,新闻媒体诚信约束机制的建设策略。该部分依据新闻媒体诚信约束机制的运行机理,结合我国实际,从加强媒体自身建设、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完善对媒体监管体制以及加快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关于新闻媒体诚信约束机制的建设策略和方法,试图为有效解决当前我国媒体诚信危机提供建设性的思路和办法。该部分提出的根据媒体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状况来建立媒体信用等级评级机制、实行媒体信用分级监管、健险社会评价机制等措施和办法,对于引导新闻媒体走向更加规范的发展道路,从根本上保证新闻媒体践行诚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探洞是一种让肾上腺素飞升的户外探险活动,触摸地球最隐秘的部位,在惊险体验中发现奇绝。洞穴摄影师李晋在15年前开始实践天坑洞穴的探险摄影,这期间他经历了从徒手攀爬到掌
期刊
纪念日凭借固定的仪式时间,在人们的记忆中被赋予了逸出时间之外的非比寻常的含义。1937年南京城的浩劫为整个城市、整个民族、以及整个世界留下了一段凝固的悲伤。从1994年开
在村镇民用建筑设计中,经常遇到一些非标准楼梯,绘制这些楼梯,常会因为尺寸的不整,不能精确分割,使踏步宽窄不一。本人在设计和制图实践中,运用等分线段的原理,摸索出斜向取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从前,吃了饭没事干,上街溜达、在宿舍睡觉。现在有了工地夜校,吃了饭,听听技术员讲讲怎么干活,和工友交流交流。干活快了,也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挣的 ”Once upon a time, I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通过结构性观察法、内容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以及文献分析、深度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在大众传播学的受众研究理论“使用与满足”研究框架下,结合社会学和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和
期刊
本文从昆明新闻从业者对于其专业化程度和职业社会地位、媒介社会角色、工作自主程度、职业伦理、以及对媒体范例的认同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了2006年对昆明地区所做的调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