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风场中高层建筑风致振动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mdu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山体的干扰作用,山地风场具有与平地风场截然不同的特征,如果仍采用平地风场计算方法计算山地高层建筑风致响应,势必会造成较大误差。因此必须从山地风场的基本特性入手,结合高层建筑在复杂风场中的风荷载,才能得到其振动特性。本文通过风洞试验手段,分别系统的研究了各种典型山地风场特性和高层建筑风荷载特性,由此提出了山地风场中高层建筑风致振动和等效风荷载计算方法,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通过刚性山体模型风洞试验,建立山地风场中平均和脉动风速加速比数学模型。研究单个山体时,各种山体坡度、高度、来流平均风速等参数影响下,山地各位置平均和脉动风速特性;讨论来流方向有多个山体时,受扰山体各位置平均和脉动风速特性随遮挡距离、遮挡山体坡度、遮挡山体高度、连续山体个数等因素变化。根据试验结果建立山地风场计算模型,可分别计算单个山体坡度、高度、遮挡山体距离、坡度、高度和数量等各种参数改变时,山体各位置、各高度的平均和脉动风速。通过算例说明,计算模型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②通过高层建筑刚性模型风洞试验,建立山地风场中高层建筑风荷载幅值特性和频域特性数学模型。在风洞中建立了不同湍流度水平的风场,用以模拟山地风场中复杂的湍流度变化。进行各种高宽比和宽厚比矩形和圆形截面高层建筑刚性模型测压试验,通过改变来流平均风速和湍流度,讨论不同高度顺风向、横风向和扭转方向风荷载平均值和均方根值、功率谱密度和横—扭相干函数等特性。根据试验结果建立矩形和圆形截面高层建筑顺风向、横风向和扭转方向风荷载系数平均值和均方根值计算模型、功率谱模型和横—扭相干函数模型,通过算例说明计算模型与试验结果基本保持一致,能较真实反应各种复杂山地条件下的高层建筑风荷载特性。③分析山体参数对高层建筑风致响应谱的影响。根据山地风场平均、脉动风速模型和高层建筑的幅值和频域风荷载模型,在频域上计算山地风场中高层建筑层风荷载功率谱;对于顺风向采用来流脉动风速相干函数,横风向采用涡旋脱落相干函数,得到广义风荷载谱;根据随机振动理论计算高层建筑风致响应谱。通过各种山体坡度、高度和遮挡山体距离的算例分析,讨论各参数对高层建筑风致响应的影响。④研究山地风场中高层建筑等效风荷载,分析山体参数对等效风荷载的影响。根据山地风场中特有的平均和脉动风速特性,研究高层建筑平均风荷载、背景和共振等效风荷载特性。通过实例,比较山体位置、山体坡度等因素对高层建筑等效风荷载的影响规律。
其他文献
钢绞线最大力伸长率是衡量其材料特性的一项重要力学性能指标,如何精确测量该指标是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本文设计了测量钢绞线最大力伸长率的新系统,该系统采用电测量数
第11届全运会击剑比赛作为国内最高水平的大赛,不仅检阅了我国击剑选手的真实水平,更折射出当前我国击剑运动员技战术及得失分的基本特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第
本文介绍了近年发展起来的儿科用药剂型,如中药泡腾剂、直肠滴剂、栓剂、中西药结合制剂等在临床的应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树立新的城市形象,营造新的人居环境,培育新的人文精神,是摆在现代园林工作面前的主要任务。建设山水园林型宜居佳地新城市,移栽部分大树入城也为园
期刊
宁夏自治区是我国受到土壤次生盐渍化危害的重点区域,然而对该地区盐碱化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资料较少。在宁夏石嘴山地区采集土壤样本,采用基于16S rRNA的PCR-DGGE技术
菌、藻对罗氏沼虾的育苗废水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但是两者联合处理是否具有协同效应尚不明确。以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为试验材料,
据www.spacedaily.com网站报道,最近,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和美国国家医学院联合发布了一份新的报告。该报告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供了一个根据科学价值设定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会议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
【摘 要】当今社会电力能源已经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不可获取的物质,其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伴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也随之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我国电网建设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建设智能电网,其中继电保护可靠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智能电网建设的效果。本文主要从继电保护中的变电站层配置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还探讨了继电保护对通信网络以及电子式互感器的适应性,最后举例说明了继电保护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