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联翻译理论看文化缺省的补偿——以《看不见的人》汉译本为例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d_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缺省现象指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际的过程中,出于提高交际效率的目的,省略了双方共有的、不言自明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不尽相同,异国读者对作者所缺省的文化信息可能是完全陌生的,因而便会产生理解障碍,甚至是误解,这就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能否对文化缺省作出忠实、有效的补偿至关重要。本文的研究对于跨文化交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选择E. A Gutt1991年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作为理论依据进行研究,旨在追求译文读者的期待与作者意图相吻合,以《看不见的人》汉译本为例对文化缺省现象进行研究并寻求最佳的补偿策略。通过研究这些文化缺省的处理发现,具有主体性的译者一直在寻求译作之间的最佳关联,在这个双向的明示-推理交际过程中,译者在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进行跨文化交际,努力构建共享的认知语境;为了成功地重塑原作者的设计意图,译者应基于对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进行的判断和假设,选择与译文读者产生最佳关联效果的认知语境,并以此语境将达到译文读者认知心理期待这个假设为依据,对原作做出阐释性相似的明示-交际行为,使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待相吻合。据此,最佳关联性是翻译中补偿文化缺省的标准和目标,译者应根据不同的语境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如直译加注释、增译、改写等,根据语境变化选择适合的补偿策略。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要努力克服本身认知的局限,努力增强双语能力,力求翻译出好的作品,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