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氢氧化镁无卤阻燃复合材料和阻燃剂微胶囊化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ey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强化,氢氧化镁(MH)基无卤阻燃聚烯烃材料在电线电缆工业中势必取代传统的含卤阻燃聚烯烃.但由于MH的阻燃效率低,填充量大,力学性能差,严重影响了其应用.该文试图用纳米技术和复配增效的手段改善以上这些缺点,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采用水相沉淀法可控合成了针状、片状和棒状三种不同形貌的纳米MH,并对其进行了表征,探索了不同的合成条件对其形貌和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一定的反应物的浓度、温度、滴加速度和复合分散剂种类,可以有效控制纳米MH的粒度和形貌.研究了具有片状形貌的纳米MH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中的阻燃作用、机制和阻燃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了纳米MH与微胶囊化红磷(MRP)的阻燃协同作用和阻燃机理,为发展阻燃纳米复合材料的特种阻燃电线电缆提供了基础性数据.采用LOI、UL-94、动态红外光谱、热重分析、锥形量热计等研究了EVA/nano-MH/MRP体系的阻燃性能,用拉伸测试仪测试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纳米MH的阻燃效率明显高于普通的微米级MH,其LOI约高6-7个单位.力学性能测试表明,EVA中加入100 phr以上填充量的纳米MH后,材料的力学性能显示了纳米增强效果,拉伸强度从10.6 MPa增加到17.0MPa.采用两步合成法制备了密胺/甲醛树脂和硼酸锌双层包覆的微胶囊红磷协效剂.用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等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用微胶囊包覆的方法对氯化石蜡-70(CP-70)和六溴环十二烷(HBCD)两种常用的卤系阻燃剂进行了改性的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包覆可以改善卤系阻燃剂的耐热性差,易分解出腐蚀性酸性气体和加工性能差的缺点.包覆后,CP-70初始分解温度从185℃提高到245℃,HBCD初始分解温度由133℃提高到226℃.
其他文献
手性是自然界中一种既奇特又常见的现象,将其应用于材料领域制备手性纳米材料,尤其是手性金属纳米材料在当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手性金属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尺寸效应和光学效应,使其本质上不同于分子尺寸的手性,可为不对称有机合成,生物应用等提供新的机遇。当前,手性金属纳米材料的手性来源于手性核、手性表面或者纳米粒子的手性排列。将手性分子与贵金属纳米粒子复合制备手性金属纳米材料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些
近年来,随着多组分反应的发展,靛红化学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据报道,靛红具有抗肿瘤、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3-亚烷基吲哚酮由靛红衍生而来,其常常作为合成具有螺吲哚结构单元的反应砌块。本论文以3-亚烷基吲哚酮为原料,通过与其他组分的多米诺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螺环化合物。这些反应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和操作简便等优点,为复杂螺环化合物的制备提供了便捷。1、研究了3-亚烷基吲哚酮在亲核试剂醇、胺或者苯硫酚条件
在生物材料表面进行生物分子的自组装修饰,从而改善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论文主要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壳聚糖/蛋白质/D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DAFCs)因其高效、便捷、安全、环保等诸多优点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DAFCs主要以纯Pt或Pt基双金属纳米材料作为其电极反应催化剂。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是燃料电池性能的重要决定因素,各国科学家都致力于设计和制备催化性能优良的纳米材料。由于纳米材料催化性能与其形貌、尺寸、组分和晶体结构等密切相关,因此,本论文旨在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可控合成不同形貌、结
近年来,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活性分子的核心骨架之一的杂环化合物尤其是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是有机化学家非常关注的课题,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同时在药物化学、材料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和天然产物化学等领域备受关注。虽然五元氮杂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众多,但是因这类化合物的重要应用价值导致其合成方法的研究方兴未艾,探索高效、环保的构筑五元氮杂环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我们对多取代嗯唑类衍生物、咪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选拔、任用和考核干部都要走群众路线,扩大民主。本文就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干部,特别是评议领导干部的工作,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作用谈点粗
学位
分子识别在生命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酶的催化作用、基因的复制与突变、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过程都与这一作用有关。因此,从更深层次的理论水平上揭示分子识别中主-客体相互作
本文依据硒代半胱氨酸插入元件(SECIS)结构特征、利用从基因组中寻找硒蛋白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鼠基因组进行了搜索,并将结果与目前已知的硒蛋白基因进行了比对,从而证实了本文
本论文用微型电解池对单细胞分析进行了一些研究。共分三章:第一章.复合微/微及微/纳米电极的制作,表征及简单应用。第二章.人中性粒细胞提取液中过氧化物酶的测定。第三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