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的李白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mayicome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白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与民间接触最广泛的诗人之一。 本论文从三个方面来树立民间的李白这一形象。 首先,李白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浓厚的亲民性。 他的诗歌有相当一部分是描写人们日常生活带有永恒性和普遍性的感情。这类作品抒发思乡之情,歌颂纯真友谊,描写劳动人民,政治色彩比较淡薄。此外,李白饮酒诗所表现出的独特个性也是其亲民性的特征之一。李白作品思想内容的民间性是与其作品形式的民间性相一致的。李白重视民间文学,从民间文学汲取营养,使其作品充满生机活力。作品多口语和白话,通俗易懂,为大众喜闻乐道。他热爱生活,喜好民歌,汲取古今民歌精华。他继承了我国民歌精髓,对前代民歌的发展与创新作出了卓绝贡献。 其次,李白的个性行为来源于自然的人民风貌。 为什么李白有如此之多的作品与老百姓密切相连?我们可以探索到李白思想行为的民间性。人们对李白的热爱,正是由李白自身所具有的民间性决定的:李白出生社会低层,他具有与普通人一致的思想性格与行为事迹,平等待人的优良品质,他喜听赞语,并广加传播,喜欢异想天开,话语直白,具有为朋友两肋插刀、除恶扬善的侠客行为。 最后,在历史对诗人的接受史上,对于李白,民间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喜爱与包容,尽管庙堂之上没有他的封号,但他的名字永远活在最广阔的人民心中。在民间大众看来,李白的一生是充满浪漫传奇的一生。从各种文艺作品和全国各地纪念李白的亭台楼榭可以看出李白在人民心目中的典型形象:天才与勤奋的完美结合,傲视权贵、喜交重义的侠客与酒仙。由李白的传说及李白的典型形象,可反映出民间大众的审美理想与生活愿望: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认同,渴望自由、平等的生活;对丑陋事物的鞭挞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渴望除恶扬善的侠客行为。 因此,尽管很多诗人在文学史上都有相当的地位,但不能不说与普通老百姓还有相当的距离。而李白,他所拥有的民间支持率是无以伦比的,我们在研究他对诗歌这一文学体裁本身所做出的贡献的同时,关注留意他的形象在民间存活的永久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日前,中国医师协会公布了一项调查:在14.9万接受体检调查的青壮年人群中,血脂异常者高达46.83%。被调查者中,半数人从不锻炼,饮食偏好肉类,口味重,蔬菜吃得少。不少年轻人认为,血脂异常没大碍。专家提醒,血脂异常是“隐形杀手”,会增加冠心病、中风危险,如果年轻时不引起重视,将来麻烦就大了。    血脂异常≠高血脂  “血脂异常就是高血脂吗?”对于血脂异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
期刊
本文要探讨的主题是关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世纪病意识问题。由于能力所限,对该问题的研究,时间上主要局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空间上,主要涉及英、法、德、俄几个国家。全文主
《白虎通义》简称《白虎通》,是汉章帝时期以“统一经义”“讲议五经同异”为目的的白虎观会议的书面集结,因此具有其特殊的时代意义和学术价值。东汉初期,由于今古文学家争
米兰·昆德拉是当今公认的一位小说和理论创作兼长的作家。其独具特色的理论创作一度为当下文学批评提供了新鲜而广阔的视野。昆德拉小说理论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对于小说本体
20世纪中国现代小诗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变体于40年代并延绵至新时期,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艰难曲折发展业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性和系统性的美学精神、创作原则、话语特征与艺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