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底泥细菌、放线菌的空间分布及细菌磷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rele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滇池这颗“高原明珠”已经遭到严重的污染,往昔光彩不再。 目前对湖泊的治理一般采用比较直接的方法,治标的方法主要采用抑藻爆发的临时性措施,治本的方法主要通过人工降低湖泊水体中氮和磷含量,但是目前为止并没有长期效果明显的有效方法。 滇池湖水较浅,所处的地区“四季如春”,使得藻类四季都可以生长,常年盛行西南季风,周围湿地破坏严重,而滇池一些湖床又含有丰富的磷矿,因此滇池除了具有其它一些湖泊的共性外,还是一个很具有“个性”的湖泊。 在行政执法力度加大,外源污染得到一定的控制后,底泥和水体的营养元素交换对水体质量影响研究的重要性将凸现。 对湖泊本身生态系统的研究是湖泊治理的一个基础部分,在该研究的前期对细菌、放线菌、霉菌分别进行计数,但霉菌的含量极少,常规平板计数无法进行,因此在微碱性的滇池水体下的表层底泥中细菌和放线菌是两类非常重要的微生物,它们在物质循环和能量的转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含量和种类直接决定它们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移中的作用的大小。 本文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对滇池底泥中的放线菌、异养细菌分布进行研究,同时对二者在单位底泥中的含量和磷含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从滇池六个典型的位置分离其中的优势菌,对其在实验室条件下磷转化进行了研究。 在进行放线菌和细菌的含量分布特征的研究时通过划分区域和经纬度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滇池放线菌和细菌的分布特征,发现滇池的细菌和放线菌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自身特点。各区域含量有比较大的差异,河流集中的东北部细菌和放线菌的含量都比较高,若按经纬分布进行分析由西南向东北细菌和放线菌都是在浮动中上升。 在垂直方向异养细菌和放线菌的含量随深度的加深都有明显的下降,这可能是很多湖泊底泥中细菌和放线菌的分布共性,而在种类方面,细菌中的芽胞杆菌占有统治地位,而在放线菌中小单胞菌占有统治地位。 在进行细菌和放线菌与磷含量的分析的时候,发现它们与磷含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因此在磷含量已经比较高的滇池底泥中磷元素依然是细菌和放线菌生物量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进行细菌的磷代谢的研究中发现不同点的优势细菌解磷的能力差异比较大,而能同时解无机磷和有机磷的菌株往往具有对其中一种形态磷解离能力强则对另一种形态的磷解离能力比较弱的现象,在磷同化的研究中发现在实验室条件下来自不同点的菌株磷同化能力大小短期有比较明显的差异,长期无差另!J。在底泥中大量接种不同菌株的接种前期,所有处理都可降低底泥中磷向水体中释放的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处理对底泥的磷释放影响表现为不规则增加或降低,最后底泥中的细菌种类慢慢趋同于产芽胞类菌群,各处理由底泥向水体中可溶磷的释放量趋同于接灭活菌的对照。关键词:滇池底泥;细菌分布;放线菌分布;细菌磷转化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许多城市旧区面临着严重的衰退和老化的问题,由此城市旧区的更新与复兴成为了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研究的热点。本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旨在探讨
学生自主学习是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弥补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时间的不足,也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教学需要,还是大学教学对接社会教育的必然要求。学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拥有近13亿人口和近8亿的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供给量增长很快。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工业化路径选择积累了大量的国企冗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社
<正>化学平衡分析的对象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当达到反应的最大限度时,化学平衡就建立了(方程式中包含的所有物质在平衡时均存在)。但化学平衡并非能一直维
北京市镇村产业集聚区是北京市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城市产业转移、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等任务。本文主要就北京市镇村产业集聚区的土地一级开发
"小悦悦"事件宣判后,人们视线又重新回到事件之中。道德问题再次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对当前社会的道德缺失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文章以该事件为例,从个体德性的缺失、公共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的非常迅速, 这极大的改变了我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主要通过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实现的, 商业银行依托于第三
目的:探讨特定认知行为技术对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210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护理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操作能力和智商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日期的奇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
把数字故事引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以充实的内容、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解读和理解故事所带来的精彩;打造新型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