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C电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9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存在区域性和间歇性等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可再生能源转化得到清洁的二次能源电源,经由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高效转化实现能量的存储和利用将会大大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有效缓解目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问题。电催化在清洁能源转换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各种电能和化学能的转换技术中,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CO_2 reduction reaction,CO_2RR)和水分解制氢均可获得清洁燃料,这对全球能源安全、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研发高效、低廉的电催化剂是使得这些清洁能源技术得
其他文献
四氢呋喃环是很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并且广泛存在于众多药物分子和生物活性物质之中。该类型的化合物具有优良的生物化学性质,比如抗肿瘤、抗疟疾、抗原生动物等。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所表现出的特殊性质,使得该元素经常被用于相关药物分子或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分子修饰和设计。各种氟化试剂于近几十年内被充分地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含二氟亚甲基的试剂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领域。二氟亚甲基的引入能有效改善母体分子的代
液态金属作为近年来新兴的研究领域,由于其独特的物化性质而备受关注。当液态金属接触到氧气之后会形成一层自限制的氧化膜,通过一定的剥离手段可以得到二维(two-dimensional,2D)金属氧化物薄膜,这种剥离手段为二维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的策略。注气法剥离是指将O_2注入液态金属后,在金属表层形成金属氧化物,同时通过液态金属上层的分散剂将2D氧化物进行剥离并分散。本论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优化注气
固载型催化剂解决了均相催化剂有毒、难回收以及难以循环使用等问题,因此成为了化学家们研究的热点。聚丙烯腈纤维具有强度高、抗酸碱、高柔韧性和廉价易得等优点,并且其表层具有大量的氰基和酯基功能基,通过适当的化学修饰可以将其转化为酰氨基、羧基以及偕胺肟基等基团。因此,腈纶纤维具有成为一种良好的催化剂载体的潜力。相比于其他催化剂载体,腈纶纤维的功能化不仅仅发生在载体表面,而是一种深层次的修饰。在溶剂的溶胀作
对硝基苯酚(4-nitrophenol,4-NP)广泛应用于农药、染料、医药等行业。随着工业用量的增加,4-NP也多途径地进入到环境中。4-NP性质稳定,具有较高的毒性、致癌性和生物累积性,对环境和生物造成危害,环境中4-NP的定量分析因而变得非常重要。本论文主要发展了一种基于改性荧光碳点的荧光传感法用于4-NP的定量分析及其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探索,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
碳量子点是一种具有发光范围广、光稳定性好、生物相容性好、毒性低、良好的水溶性的新型荧光碳纳米材料,自从2004年首次被发现以来,一直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碳量子点已经在信息加密与防伪、化学传感、生物成像、光动力学治疗以及光催化等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纯固态碳量子点的荧光量子产率很低,以及发光机理不明确。由于固态碳量子点常常存在聚集诱导猝灭效应,严重影响了固态
《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农村中学而言,更应该从农村初中生实际情况出发,给学生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近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期刊
【摘要】教学是一项活动,但如何能打动人心,却是一门艺术。教师在增强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要提高非言语行为的运用技巧,加强规范自己的动作行为,此外更应注重完善个人修养。所谓“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正确非言语行为产生的源头,教师应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个人品格,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师表 身教重于言教 敬业爱岗 爱生乐教  教师是儿童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
期刊
在教学工作中,领导经常讲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要视学生为朋友,不能歧视差生、后进生。这些固然重要,但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相信学生。在众多的学生中,不免有一些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态度的学生,这些学生一旦得不到教师信任甚至受到歧视,便会极度逆反或自暴自弃。如果相信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时会出现很多的奇迹。 下面我就教学中的体会分析如下:  一、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力、创
期刊
由于化石燃料的逐渐消耗和能源需求的增加,新储能技术的发展迫在眉睫。锂离子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大倍率性能而被广泛用于电动汽车,电网和便携式设备中。但是,典型的常规石墨负极的理论容量较低(372 m Ah g~(-1))和快速的容量衰减,限制了它们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因此,开发具有更大容量和更高稳定性的新型负极材料迫在眉睫。作为新型负极材料,具有两种金属阳离子的混合过渡金属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