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相关参数在局部晚期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xmyua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双时相18F-FDG PET/CT的SUVmax动态变化对无法手术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反应及预后的预测价值背景与目的:双时相(Dual Time Point,DTP)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因其较高的预测准确率而被广泛应用在鉴别肺部肿物及肿大淋巴结。前期文献通过对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DTP PET/CT图像参数的研究,发现最大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maximum,SUVmax)的动态变化对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有预测作用,但尚未有研究使用该项技术对无法手术Ⅲ期NSCLC治疗反应及预后进行分析。这项研究是为了探讨DTP氟18-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图像中SUVmax的动态变化对无法手术的Ⅲ期NSCLC放化疗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作用。材料和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65例在治疗前进行DTP 18F-FDG PET/CT检查的初治无法手术Ⅲ期N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PET影像学参数及生存情况。NSCLC患者在静脉输注18F-FDG后1小时及2小时分别进行PET/CT扫描及影像的采集,通过PET工作站系统软件测算原发肿瘤的SUVmax,将早期扫描的SUVmax(SUVmax1)和延迟扫描的SUVmax(SUVmax2)进行对比,计算SUVmax的动态变化,包括SUVmax的差值(?SUVmax)及其变化率(%?SUVmax)。入组患者给予含铂类药物的两药化疗并同步肺部肿瘤组织及转移淋巴结放疗。上述治疗结束后4-8周,通过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1.1版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不同疗效的患者进行分组,将病情缓解的患者纳入治疗反应组,包括部分缓解(PartialRemission,PR)以及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的患者。其他患者,如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和稳定(Stable Disease,SD),则归为治疗无反应组。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对患者的PET/CT图像参数进行分析并计算界值,并通过PET参数对患者疗效进行预测。对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因素及PET参数等影响患者生存的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对单因素分析得出的p<0.1的指标进行Cox多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PET指标进行分层,通过Kaplan-Meier方法比较两组间患者的预后情况,包括P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结果:本项研究共纳入65例符合入组条件并在我院连续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的中位PFS为11.8个月,中位OS为25.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9.5个月。最终34例患者符合治疗反应组,其余31例进入了治疗无反应组。ROC曲线计算出PET参数相关指标(SUVmax1、SUVmax2、?SUVmax、%?SUVmax)的界值(8.7、11、4、35%)及曲线下面积(0.607、0.658、0.775、0.75)。同时发现?SUVmax≤4对治疗反应的预测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75%;%?SUVmax≤35%对治疗缓解的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74%。通过Kaplan-Meier方法发现反应组与无反应组之间在PFS上存在显著差异。单因素分析提示临床分期(p=0.007)、ECOG评分(p<0.001)、放疗技术(p=0.004)、?SUVmax(p=0.003)和%?SUVmax(p<0.001)对PFS的预测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分期(p=0.014)和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一般状态(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p<0.001)为OS的预测因素。通过Cox多因素分析发现ECOG评分(p<0.001)、?SUVmax(p=0.023)和%?SUVmax(p<0.001)是PFS有统计学意义的预测因素,ECOG评分(p=0.043)和临床分期(p=0.016)为OS的独立预后预测因素。结论:我们的结果提示对于无法手术的Ⅲ期NSCLC患者,其在同步放化疗前的18F-FDG PET参数SUVmax动态变化可以预测患者的疗效,并且在Cox回归模型中SUVmax的变化是PFS强有力的预测因子。本项研究还需要一个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确认这些结果。第二部分:18F-FDG PET/CT转移淋巴结体积参数对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作用背景与目的:胸部淋巴结是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常见的转移部位。经管对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局限期(Limited Stage,LS)SCLC行完整的一线治疗,包括同步放化疗及预防性脑照射,患者的生存仍然差异较大。当前有多种预后预测指标,但临床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既往研究提示淋巴结转移是SCLC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但缺乏对其代谢功能的评价。我们通过评估伴有淋巴结转移的LS-SCLC不同病灶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代谢参数,包括原发灶(Primary Tumors,PT)、转移淋巴结(Lymph Nodes,LN)以及全部病灶,探讨这些参数在有淋巴结转移的LS-SCLC预后的预测作用。材料和方法:这篇回顾性分析的研究对象是从2011年1月到2014年12月治疗前接受PET/CT检查的349名患者中筛选出的,最终有46名治疗前接受PET/CT检查的伴有淋巴结转移的LS-SCLC患者纳入本项研究。所有的患者接受了根治性的一线治疗,包括同步放化疗及预防性脑照射治疗。本项研究的对象包括LS-SCLC PT、转移LN、全身病变的PET相关参数及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PET相关参数包括: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al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平均摄取值(mean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以SUV=2.5作为阈值,分别勾画肿瘤PT及转移LN的感兴趣体积(Volume Of Interest,VOI)。具体的代谢参数,如PT SUVmax(Pt SUVmax)、PT SUVmean(Pt SUVmean)、PT MTV(Pt MTV)、PT TLG(Pt TLG)、LN SUVmax(Ln SUVmax)、LN SUVmean(Ln SUVmean)、LN MTV(Ln MTV)、LN TLG(Ln TLG)、全部病灶的MTV(the sum of the MTV,Sum MTV)和TLG(the sum of the TLG,Sum TLG),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获得它们的界值。患者的生存信息(PFS和OS)通过Kaplan-Meier曲线进行评价。对患者的预后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并将p<0.1的参数进行多因素的Cox分析。结果:入组患者中位的PFS为21月(6.4-55.3月),OS为25.9月(8.2-63.5月)。比较PT与转移LN的各项参数,未见明确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Pt SUVmax、Pt SUVmean、Pt MTV、Pt TLG、Ln SUVmax、Ln SUVmean、Ln MTV、Ln TLG、Sum MTV和Sum TLG的界值分别为16、10、58、559、9、5、39、137、68和628。单因素分析提示肺门淋巴结(N1)、隆突下淋巴结、ECOG评分、Ln MTV、Ln TLG、Sum MTV和Sum TLG是有显著意义的预后因子(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ECOG评分、隆突下淋巴结、Ln MTV和Ln TLG是PFS和OS独立的预测因子。结论:我们的研究发现转移淋巴结的体积参数(MTV和TLG)是伴有淋巴结转移的LS-SCLC独立的预后因子,而原发灶或全部病灶的代谢参数对这部分患者生存没有预测作用。可以通过这些参数对此类患者进行分层,对于预后不良的患者予以强化治疗。本项研究的结果为将来SCLC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功能影像学证据。
其他文献
由于110kv变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会由于环境、人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相应的故障,因此如何针对故障进行快速高效的解决就成为了值班人员共同面临的难题。本文立足于当今的时
静滴白霉素致窦性心动过缓一例谢颖光,马绪伟(山东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济宁272111)1病例患者,女,62岁。因咳嗽、憋喘16年,加重6d后,于1995年9月23日入院,病人既无心脏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0℃、脉搏82次/min、呼吸20次
新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现状黄云(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江苏226200)合成抗菌药为纯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以磺胺药为先导,依次为呋喃类药、磷霉索、喹诺酮类等多种,但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为喹诺酮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1%盐酸丁卡因注射液含量,结果表明,其浓度在3.20 ̄10.41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1.78%,CV=0.89%。方法简便,准确性较好,适合医院制剂快速分析。
储层建模技术主要解决储层表征中诸如建立储层物性非均质模型、储层内部非渗透性隔夹层模型及储层空间连续性模型等问题,为油藏早期评价及制定开发方案服务。储层建模方法有
应用倍率减差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原理,不经分离,只需在两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就能实现同时测定其中氯霉素和水杨酸含量。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氯霉素和水杨酸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7%(RSD=0.70%)和100.1%(RSD=0.49%)。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外科治疗与围术期护理。方法:收治新生儿左侧膈疝患者10例,取患侧后外侧第8肋间切口入胸7例,肋缘下经腹切口3例;经胸组将腹内脏器还纳腹腔膈肌修
对10例经CT诊断为脑室内出血的患儿,2例内科采取脑脊液净化疗法、8例外科采取脑室分流术,随诊1 ̄4年无复发。作者认为:脑脊液净化疗法对脑室内出血治愈率高,且创伤小。
采用硫酸水解、溶剂多次萃取的分离方法,利用蒽醌衍生物在碱性条件下呈红色的特点、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在所试浓度0.788 ̄3.152mg/100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6.97%(n=9.RSD=3.11%)。本法方便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