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常见的细胞遗传学类型与临床表现、生物学指标、治疗疗效以及预后的关系,明确疾病预后危险度分层,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利用传统细胞遗传学R显带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2002年2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38例MM患者的骨髓标本,同时进行各生物学指标、不同治疗方法、染色体异常类型与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时间的预后单因素分析,进一步行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在我院确诊的38例MM患者染色体异常总检出率为34.2%(13/38),其中复杂异常占53.8%(7/13)。常规显带技术检出率为23.7%(9/38),FISH方法其异常检出率21.1%(8/38),具体结果del(13q14)、RB1缺失、amp(1q21)、del(17p13)、IgH重排分别为21.1%、21.1%、10.5%、2.6%、13.2%。异常核型较正常核型患者中位PFS时间缩短(P=0.045),复杂异常较非复杂异常患者中位PFS、OS时间均缩短(P值分别为0.012、0.041),说明异常核型尤其复杂异常提示预后不良。其中1号染色体异常提示预后差;FISH及常规核型均检出13号缺失者较单纯FISH阴性者生存期明显缩短,提示常规核型中13号缺失可能预后不良;比较染色体异常组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发现,硼替佐米、ASCT治疗较传统化疗,可延长PFS、OS时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核型分析结合FISH技术检测证实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遗传学特点多为染色体复杂异常;1号染色体异常和13号缺失,均提示预后不良,染色体异常患者较正常患者接受硼替佐米、ASCT治疗生存获益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