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广西防城港、上林、宁明、平南、金秀、高峰林场等地的八角叶片上共分离到7个八角炭疽病菌株;有6个菌株产生圆柱形分生孢予,鉴定为球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Wall) Hughes],有一个产生镰刀形分生孢子的菌株暂时定为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 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No.1菌株致病力最强,其它致病力强弱顺序为No.3、No.4、No.5、No.2、No.6、No.7菌株。 对No.1菌株和No.2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两个菌株的菌丝营养生长和孢子形成的温度范围均为10~37℃,适温为19~31℃,最适温度为28℃;可以生长的pH值范围很广,No.1菌株以pH值4~8生长良好,No.2菌株以pH值4~9生长良好:No.1菌株在pH值5时产孢量最大,No.2菌株在pH值6时产孢量最大;黑暗条件下抑制菌株产孢,但有利于孢子的萌发。No.1菌株和No.2菌株分生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的温度范围为10~37℃,最适温度范围16~22℃时;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最适pH值均为5;在相对湿度为100%+水膜的条件下孢子萌发最好。两个菌株均能利用单糖、双糖和多糖作为碳源,以双糖最有利于其菌落的生长和分生孢子的形成;也能利用有机氮、硝态氮、氨态氮为氮源。 利用水培离体叶片法筛选防治八角炭疽病药剂结果表明:对叶片采取先浸泡药剂后接种病菌的测定方法,供试16种化学农药中有8种有抑制八角炭疽病菌的作用,其中咪鲜安的防效达100%,其余药剂的防效强弱的顺序为丙环唑、氟硅唑、腈菌唑、二硫化四甲基苯、戊唑醇、噻菌灵、多菌灵。供试的8种生长调节剂中能延缓发病叶片脱落的较好药剂为防落素和2,4-D,但是供试的8种微量元素、诱导抗性物质(水扬酸、草酸)叶而肥对抑制病害无明显效果。对叶片采取先接种待叶片发病后再泡药剂测定方法,有效的化学农药为咪鲜安、丙环唑、氟硅唑、腈菌唑,但是它们只能抑制病斑的扩展,而不能杀死病原菌。 化学农药与生长调节剂混合互作对八角炭疽病的防治结果表明:这两类药剂的混合互作,尽管没有提高农药的药效,但是在限制病斑扩展的同时能延缓、阻止发病叶片的脱落,达到防病和保叶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