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的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whr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广西防城港、上林、宁明、平南、金秀、高峰林场等地的八角叶片上共分离到7个八角炭疽病菌株;有6个菌株产生圆柱形分生孢予,鉴定为球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Wall) Hughes],有一个产生镰刀形分生孢子的菌株暂时定为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 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No.1菌株致病力最强,其它致病力强弱顺序为No.3、No.4、No.5、No.2、No.6、No.7菌株。 对No.1菌株和No.2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两个菌株的菌丝营养生长和孢子形成的温度范围均为10~37℃,适温为19~31℃,最适温度为28℃;可以生长的pH值范围很广,No.1菌株以pH值4~8生长良好,No.2菌株以pH值4~9生长良好:No.1菌株在pH值5时产孢量最大,No.2菌株在pH值6时产孢量最大;黑暗条件下抑制菌株产孢,但有利于孢子的萌发。No.1菌株和No.2菌株分生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的温度范围为10~37℃,最适温度范围16~22℃时;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最适pH值均为5;在相对湿度为100%+水膜的条件下孢子萌发最好。两个菌株均能利用单糖、双糖和多糖作为碳源,以双糖最有利于其菌落的生长和分生孢子的形成;也能利用有机氮、硝态氮、氨态氮为氮源。 利用水培离体叶片法筛选防治八角炭疽病药剂结果表明:对叶片采取先浸泡药剂后接种病菌的测定方法,供试16种化学农药中有8种有抑制八角炭疽病菌的作用,其中咪鲜安的防效达100%,其余药剂的防效强弱的顺序为丙环唑、氟硅唑、腈菌唑、二硫化四甲基苯、戊唑醇、噻菌灵、多菌灵。供试的8种生长调节剂中能延缓发病叶片脱落的较好药剂为防落素和2,4-D,但是供试的8种微量元素、诱导抗性物质(水扬酸、草酸)叶而肥对抑制病害无明显效果。对叶片采取先接种待叶片发病后再泡药剂测定方法,有效的化学农药为咪鲜安、丙环唑、氟硅唑、腈菌唑,但是它们只能抑制病斑的扩展,而不能杀死病原菌。 化学农药与生长调节剂混合互作对八角炭疽病的防治结果表明:这两类药剂的混合互作,尽管没有提高农药的药效,但是在限制病斑扩展的同时能延缓、阻止发病叶片的脱落,达到防病和保叶的双重作用。
其他文献
丁草胺是一种氯乙酰胺类内吸选择型苗前除草剂,由于在低温、水深、弱苗、地不平、用量大等条件下均可对水稻造成药害,使得丁草胺在北方寒地水稻田中的应用受到了极大限制。本试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肾移植术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肾移植术90患者,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究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主要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
本文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人叶白蜡树锈病菌(Aecidium fraxinibungeanae Diet.)重寄生菌白蜡树锈生座孢(Tuberculia fraxinis Y. Huang et Z. Y. Zhang)的较为系统的研究。该研
主要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炭疽病是草莓和葡萄生产中发病广、防治难度大的病害之一。目前主要采用苯并咪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Qo Is)类和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DMIs)杀菌剂进行防治。上述杀菌剂具有高度的选择专化性,作用位点单一,在连续高剂量药剂的选择压下,使田间胶孢炭疽菌的抗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并普遍。本文采用区分剂量法检测了浙江省不同地区6
本研究在调查了山东省蔬菜根结线虫的发生、寄主种类、危害程度等的前提下,选择了山东省四个不同用药水平地区蔬菜根结线虫为研究对象,在探索各种杀线虫剂生物测定方法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