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与丙肝肝硬化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的对比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均可导致肝实质弥漫性损伤,最终进展成肝硬化、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HCV感染呈全球分布,其感染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易于慢性化,相对于HBV感染而言,HCV更易于进展为肝硬化和HCC,因而备受人们关注。目前,肝组织活检(Liver Biopsy, LB)仍是诊断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金标准。然而LB是有创检查,且取材局限因而难以广泛应用。常规超声检查因其无创、易操作、价廉等优势而经常被用来评估弥漫性肝实质损伤的程度。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ography,UE)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手段,提供了生物组织弹性或硬度这一基本力学属性,将病理学、影像学、生物力学三者紧密相连,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是功能性成像的一个重大进展。目前,有关肝硬化超声表现的文献较多,而对乙肝与丙肝肝硬化超声表现进行对比研究的报道较少。有研究表明超声检查诊断乙肝肝硬化的准确率要高于诊断丙肝肝硬化,而且诊断乙肝肝硬化的超声评分高于诊断丙肝肝硬化。有关乙肝肝硬化与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硬度是否存在差异,国内外报道不一。本研究通过比较乙肝肝硬化与丙肝肝硬化的常规超声表现及弹性成像结果,旨在提高对丙肝肝硬化超声影像学的再认识,为临床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实质损害提供参考。对象和方法为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二临床医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肝硬化患者83例,男性49例,女性34例,年龄37-82岁,平均年龄59.22±10.53岁。其中乙肝肝硬化患者55例,丙肝肝硬化患者28例,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级37例、B级29例、C级17例。83例肝硬化患者中有7例伴发HCC(均经手术病理或增强CT确诊),其中3例为乙肝肝硬化伴发HCC,4例为丙肝肝硬化伴发HCC。同时设正常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8.67±12.43岁。首先对83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常规超声检查后再启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eal-time tissue elastogaphy, RTE)检查,应用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于右前叶肝包膜下1cm处测量感兴趣区域内(region of interest,ROI)肝组织弹性定量值LFindex,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常规超声检查结果及113例受检者的UE结果;同时按Child-Pugh分级对83例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弹性定量值LFindex进行比较。结果乙肝与丙肝肝硬化患者在肝脏大小、肝包膜以及肝实质回声改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硬化患者在门脉高压超声表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与肝硬化组肝组织弹性定量值LFind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乙肝肝肝硬化组与丙肝肝硬化组肝组织弹性定量值LFinde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不同,肝组织弹性定量值LFinde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乙肝肝硬化与丙肝肝硬化的二维超声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丙肝肝硬化肝实质损害程度的超声表现在某些方面不如乙肝肝硬化明显,具体表现在肝右叶大小及肝包膜改变上。丙肝肝硬化肝实质呈粗结节型改变较乙肝肝硬化发生率高。2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硬度明显高于正常人;同等程度的肝实质损害乙肝肝硬化与丙肝肝硬化肝脏硬度无明显差别;肝硬化患者随着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加剧,肝脏硬度测值增加。3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在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实质损害程度上具有无创、快速、廉价等优点,能够为临床医师在诊断和治疗肝硬化患者时提供重要的依据。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