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特征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123456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是以鼠类为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体是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HV).EHF是中国除病毒性肝炎外危害最大的病毒性传染病,目前主要流行的是I型和II型.河北省是中国EHF的重点疫区,EHF被列为重点防治传染病,但对有关该省出血热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尚无深入研究.该研究拟采用血清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分离EHF病毒株并对其抗原性和型别特征进行分析,对病人血清进行分型,以确定河北省EHF病毒的病原学特征,为该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结论:河北省EHFV宿主动物主要携带II型病毒,是河北省EHF患者感染的主要病毒型别,宅区褐家鼠是主要的宿主动物和传染源,携带II型病毒,其次是小家鼠;仓鼠为野外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且也可携带II型病毒;除II型病毒感染外,河北省亦存在I型感染患者.II型EHFV抗原性复杂.II型EHFV由宅区鼠携带,也可由野外鼠携带.
其他文献
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疾病,周围神经被切断或压榨后,其远端出现瓦勒氏变性,而近端的轴突可进行再生并向远端生长,还可产生侧芽向侧生长.将神经进行端侧吻合后,再生的轴突可通过
目的 : 本实验用Hela细胞(人宫颈癌细胞株)作为受试对象,探讨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 topoⅡ)催化抑制剂阿克拉霉素(Aclarubicin, ACR)对topoⅡ毒性抑制剂米托蒽醌(Mitoxantrone, MIT)作用的影响。方法 : 将Hela细胞在37℃,5%的CO2环境下进行传代培养。待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后,预先加入ACR(0.2 μmol/L)处理20分钟后
学位
脊髓背角是外周伤害性信息初级传入纤维的终止部位,也是下行抑制系统的主要作用部位之一,在外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及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脊髓前角则与运动功能密切相关。 5-羟
背景人类T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HTLV-1)是一种感染CD4+、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逆转录病毒,它是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的病原体。HTLV-1的病毒蛋白Tax能够利用多种细胞机制和信号途
该文探讨原发性局限性喉淀粉样变的免疫组成及临床病理.对12例原发性局限性喉淀粉样变、8例继发性淀粉样变(其中4例为多发性骨髓瘤并发的淀粉样变)活检切片进行HE及刚果红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