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城市景观水体流动性差、自净能力低、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水质维护费用高而缺乏可操作性、治理后缺乏后期管理维护而导致再次污染等问题,本课题从水量的保证、水质的维护及水体维护管理的优化运行调度三个方面来研究景观水体的维护。首先,从水量的损耗、补充水源及补充方式等方面分析了景观水体水量的保持,对目前常用的景观水体污染控制和水质修复技术进行总结,并比较了各种措施的优缺点。其次,探讨了景观水体维护的主要相关因素,包括:补充水源的选择必须兼顾水价与水质因素,通过人工调控改变水动力条件以提高水体自净能力,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富营养化,与生态技术有效结合等。提出采取物理、生态或物理生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质净化,并重点研究了湿地系统在景观水体维护中的应用、水体循环流动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等有效措施。再次,提出在保证水位、水质达标的前提下,景观水体治理维护的优化调度问题。依据系统优化的理论、方法,在合理选择景观水体水量补充与水质保持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补水方式、补水量、补水周期、河道水体循环方式及循环周期等运行参数的合理确定,建立了城市景观水体水量-水质耦合的优化调度模型,在确保河湖水位适当、水质达标的前提下,降低景观水体治理维护的运行管理费用,以发挥景观河湖的最大功能和效益。最后,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天津市滨海新区某区域景观水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水质维护及优化运行。依据该区域实际条件,建立优化模型,通过对景观河湖水量水质维护的各种技术方案及不同补水周期条件下景观水体的日平均维护费用的对比分析,确定了经济合理的河湖水质维护管理的运行方案。从而为城市景观水体治理技术方案的优化决策、水质管理和水质规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