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性关节炎伴糖尿病患者与空腹血糖水平正常的患者TKA术后早期炎症反应因子的变化趋势及临床意义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gfongfongf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初次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的糖尿病组和正常空腹血糖的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与白细胞计数(WBC)等的变化趋势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本实验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来本院以骨性关节炎就诊,并接受初次TKA手术的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检测空腹血糖水平。根据空腹血糖水平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组与空腹血糖正常人组(正常人组)。糖尿病组入组患者总数为30例,其中女性25例,男性5例,年龄在(55岁-80岁);同期接受初次TKA手术的空腹血糖正常的患者中选取与糖尿病组患者年龄、性别相对应或相符的30例患者作为正常人组,其中女性25例,男性5例,年龄在(57岁-80岁)。糖尿病组与空腹血糖正常人组(正常人组)中所有观察对象除糖尿病组采取控制血糖水平治疗等措施以外,于围手术期给予相同的临床干预、治疗。观察两组骨性关节炎患者在行初次TKA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5天、术后7天血清中CRP、ESR与WBC的变换趋势情况,并通过对其变化趋势的分析,反映出其所表达的临床意义等情况。  结果:  1.两组患者中所研究的三项指标均呈现先升高之后逐渐下降的趋势。血清中CRP、ESR浓度在两组中比较中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WBC变化趋势无统计学差异(P>0.05)。  2.两组患者行TKA术后血清中CRP浓度升高迅速,与术后第3天达到实验峰值,其峰值为(糖尿病组:142mg/l,正常人组:115mg/l),之后其浓度逐渐下降,至术后第7天时,其浓度仍明显高于术前浓度。两组患者ESR峰值均出现在术后第5天,峰值为(糖尿病组:99mm/h,正常人组:88mm/h),之后其浓度有所下降,术后第7天时仍高于术前浓度。两组患者WBC浓度波动平缓,其峰值均出现在术后第1天,峰值为(糖尿病组:23.17×109,正常人组:20.75×109),之后两组均逐渐下降,于术后第5天降至正常水平,术后第7天时与术前浓度无明显差异。  3.糖尿病组CRP、ESR浓度与正常人组比较,术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3天、5天、7天等各时间点对比,糖尿病组数值均高于正常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膝关节骨关节炎伴糖尿病患者较空腹血糖正常的患者TKA术后机体早期炎症反应程度更重。  2、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TKA术后CRP、ESR、WBC等指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三者结合有利于TKA术后机体炎症反应程度的评估。
其他文献
背景:白癜风是一种色素脱失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表皮黑素细胞的破坏和缺失,在世界不同种族、地域发生率为0.5-2%,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目前白癜风表皮黑素细胞破坏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白癜风发病机制仍存在多种理论,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白癜风是一种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疾病,其中包括自身免疫、遗传、环境以及氧化应激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白癜风的发病。氧化应激通常被认为是白癜风的始动因素。诸多证
目的:通过体内试验探讨沙利度胺和人间充质干细胞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UUO组),沙利度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