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黄素,一种天然多酚化合物,其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多种生物学特性及其他药理特性;大剂量口服安全有效,但姜黄素存在水溶性低、光热及pH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本研究利用明胶与姜黄素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纳米复合物,进而与多糖复合形成胶体颗粒,再以此胶体颗粒为稳定剂制备Pickering乳液,对提高姜黄素生物利用度和改善乳液油脂氧化稳定性两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自组装技术制备姜黄素纳米复合物,提高姜黄素的溶解度,对复合物的微观形貌、大小、表面电荷和疏水性进行表征;利用荧光探针法研究明胶表面疏水性;光谱学方法研究明胶和姜黄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红外技术进一步分析复合物的形成机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复合物中姜黄素的存在状态;研究复合物在模拟胃肠道pH环境、光照、紫外线、高温条件下姜黄素的稳定性及体外释放性能;姜黄素纳米复合物对自由基清除能力考察姜黄素的抗氧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物为不规则的纳米粒,粒径为117.2±3.6 nm,电位为12.2±2.8 mV;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加载药量升高;复合物中姜黄素的水中溶解度相比原药显著增加;复合物中明胶与姜黄素之间存在疏水及氢键作用,姜黄素以无定型态存在;在模拟胃肠道pH、光照、高温条件下,复合物中姜黄素的降解率远低于游离姜黄素;姜黄素的化学稳定性显著提高;复合物体外释放研究表明,相比游离姜黄素释放量明显增加;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结果表明复合物中姜黄素的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2)分别采用卡拉胶(CG)、魔芋胶(KGM)、壳聚糖(CH)与上述制备得到的姜黄素纳米复合物进一步复合得到荷载姜黄素的复合胶体颗粒,系统的研究了GB-CG、GB-KGM、GB-CH不同比值在不同pH条件下浊度及电位变化确定最佳聚合比例;研究胶体颗粒中荷载姜黄素的化学稳定性、抗氧化活性、模拟胃肠消化特性及释放特性。实验结果表明:GB-CG、GB-KGM、GB-CH最佳聚合比值为2:1,最佳聚合pH依次为3.0、4.5、5.5;多糖的加入可增强明胶与姜黄素间疏水作用,使胶体颗粒中姜黄素的化学稳定性及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体外消化后复合物中姜黄素的生物可及性提高,说明胶体颗粒有效的增加了胃肠消化期间姜黄素的稳定性。(3)制备胶体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筛选不同油相(φ)、不同明胶浓度(C)、明胶/多糖比例(r);探究乳液的物理化学及储存稳定性;研究乳液的界面氧化稳定性;模拟体外消化研究不同乳液对姜黄素生物可及性及体外消化过程中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乳液制备最佳条件为油相比例φ=40%、明胶浓度C=10 mg/ml、明胶与多糖比例r=2:1;乳液在加速实验过程中,明显抑制油脂初级氧化产物(POV)、次级氧化产物(MDA)的生成速率,GB-KGM胶体颗粒稳定的乳液抑制油脂氧化效果最佳;Pickering乳液的油脂水解程度显著低于单纯玉米油的水解程度,同时明显提高了姜黄素的生物可及性,携带正电荷的乳液、较厚的界面层及界面抗氧化剂的富集延缓了消化过程中油脂的氧化速率。(4)通过HPLC测定血浆中姜黄素浓度,对姜黄素混悬液、姜黄素纳米复合物、GB-KGM复合胶体颗粒、GB-cur-E、GB-cur-KGM-E的姜黄素不同剂型灌胃给药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与姜黄素混悬液相比,姜黄素纳米复合物与GB-KGM复合胶体颗粒使血药峰浓度Cmax增加,Tmax延长,GB-cur-KGM-E可进一步增加Cmax,延长药物体内平均滞留时间MRT0-∞,提高姜黄素口服生物利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