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行唐县A校是一所山区寄宿制小学,在校生为4-6年级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有个别县城借读学生。2008年,为了整合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更有效的得到应用,行唐县农村小学实施合校并点,一乡至少一所住宿学校,在这样的背景下,从而诞生了农村寄宿制小学这个新型学校。管理者摸着石头过河,管理上遵循“只要安全,一切平安”的管理原则,校长用心用力管,教师尽心尽力教,学生.成绩却一般,导致所辖范围内学生到城镇私立学校就读现象严重。作为该校的教导主任兼教师,笔者深切感受到小学高年级阶段养成教育对小学学生常规管理的重要影响。养成教育的成功实施,使得学校学生常规管理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同时能更好的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文献,了解了一些关于学校学生常规管理与养成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动向。深切体会到小学阶段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一生至关重要。为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实施可持续性的反复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育内容的重中之重。于是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大教育环境下,结合10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对A校小学学生常规管理中养成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和再实践,找出教育工作中的不足,结合相关理论,为解决A校小学生常规管理中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和途径。结合A校实际,摸索出一种以养成教育为出发点的“扇面式”管理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常规管理的有效实施,为A校和同类型的学校提供参考价值。笔者以A校五年级3个班这个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从学生衣,食,住,行,学等细节入手,分析了学生常规管理和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这一特殊群体及生活背景做了深刻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学生常规管理与其平时的习惯行为有很大的关系。以此为切入点,本文重点研究了山区寄宿制小学特殊群体在新环境下“做人,做事,学习”三个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对特殊群体“跟踪”研究及个案分析不断进行反思与对比研究,并通过横向评比不断检验学生养成教育的效果,提出了“学生微行为”的量化考核,期待能摸索出具有借鉴意义的养成教育方法。实践得出,养成教育在学生常规管理这片土壤中,犹如地之底肥,让学生常规管理更接地气。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榜样示范法、环境熏陶法,强化训练法和家校社三点合作法等方法不断提升养成教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