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蚕豆、南美斑潜蝇、甘蓝潜蝇茧蜂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蚕豆挥发物在南美斑潜蝇和甘蓝潜蝇茧蜂寻找寄主过程中的作用,蚕豆挥发物的提取和鉴定及南美斑潜蝇取食对蚕豆挥发物成分的影响,甘蓝潜蝇茧蜂的触角电位反应,甘蓝潜蝇茧蜂触角感觉器的扫描电镜观察和甘蓝潜蝇茧蜂行为学特性的观察。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以I-型、Y-型嗅觉仪、双室玻璃观测器和多刺激源行为反应4种行为观测方法观测了蚕豆挥发物在南美斑潜蝇雌虫和甘蓝潜蝇茧蜂雌虫寻找寄主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蚕豆挥发物对南美斑潜蝇雌虫和甘蓝潜蝇茧蜂雌虫均有引诱作用;4种方法所观测出的结果基本一致,不论是对南美斑潜蝇雌虫还是对甘蓝潜蝇茧蜂雌虫,所有蚕豆处理与其相应的空白对照相比都有着显著的引诱作用;对于南美斑潜蝇雌虫,健康植株或叶片的引诱作用均强于南美斑潜蝇为害的植株(虫害植株)和机械损伤植株或叶片;对于甘蓝潜蝇茧蜂雌虫,虫害植株或叶片的引诱作用均强于健康植株和机械损伤植株或叶片,健康植株或叶片与机械损伤植株或叶片之间的引诱作用差异不显著。采用顶空动态收集法分别对健康、机械损伤和虫害植株挥发物进行了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提取物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从健康、机械损伤和虫害植株上共提取到60种化合物,其中烷类15种,萜类10种,酮、醇、醛和酯类共11种,芳香族化合物22种:这3种处理有相同组分21种;健康、机械损伤和虫害植株分别具有特有组分13种、3种、10种;健康与机械损伤植株共有不同组分28种,有相同组分22种;健康与虫害植株共有不同组分57种,有相同组分32种;机械损伤与虫害植株共有不同组分48种,有相同组分21种;在各处理间的所有相同组分的种类中均以烷类和萜类占多数,芳香族化合物种类变异性很大。总体看来,各处理之间挥发物的种类与相对含量均有变异性,相对含量的变异性更大。对甘蓝潜蝇茧蜂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的研究表明,各处理蚕豆挥发物引起的EAG反应均强于或显著强于对照;南美斑潜蝇幼虫取食后的蚕豆挥发物引起的EAG反应极显著地强于其他处理;甘蓝潜蝇茧蜂雌雄虫对各挥发物的EAG反应存在差异。对甘蓝潜蝇茧蜂触角感觉器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雌雄虫的触角基、柄节、梗节和鞭节上共观察到6种感觉器,分别为板形感觉器、毛形感觉器、刺形感觉器、锥形感觉器、腔锥形感觉器和鳞形感觉器。对甘蓝潜蝇茧蜂行为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成蜂羽化后5~15min即可进行交配,全天任何时间均有进行交配,交配时长为19-102s,但多数在30~40s之间,平均为41.6±8.31s(平均值±标准差);在观察中,发现雌蜂1生仅交配1次,雄蜂可交配多次,但雄蜂对已交配的雌时蜂仍有求偶行为:雌蜂对南美斑潜蝇的大龄幼虫具有较高的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