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陶瓷负载碳纳米管膜的制备及其气体渗透性能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ih0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纳米管自从1991年被发现以来,由于其独特的结构,超乎寻常的机械性能,电学性能以及特殊的热学、磁、储氢性能,使碳纳米管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科学界一度掀起了碳纳米管的研究热潮。但是基于碳纳米管一维纳米孔道结构特点的应用尚未得到完全开发,Sholl等人[20]采用原子模拟方法计算出气体在碳纳米管中的传递速率要比具有相同孔径的沸石或其他微孔材料中的速率快几个数量级。由此预测,如果将碳纳米管制备成膜,碳纳米管膜将会比具有相同孔径的分子筛膜高几个数量级的渗透通量,而且碳管的管径大小可调,因此可以制备出适合于分离不同物系的碳纳米管膜。Martin等人[54]成功制备了金纳米管分子筛膜,此膜可以将含有吡啶和奎宁的溶液成功分离,小分子的吡啶可以渗透到膜的另一端,而奎宁却不能。表明金纳米管对吡啶和奎宁分子有很好的分离选择性。由此可以推测,碳纳米管膜也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领域,例如蛋白质分离,纳米反应器以及纳米传感器等。从而使碳纳米管将会成为重要的无机膜材料,开辟了碳纳米管应用的崭新领域,使碳纳米管向实际应用方向迈进一步,同时也扩展了无机膜制备领域技术。本文首次报道了在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的多孔陶瓷基体上制备一致取向的碳纳米管,然后将其制备成负载型碳纳米管膜,并且第一次报道了负载型碳纳米管膜中一些气体的渗透和分离性能。本文选择并制备了合适的多孔基体,在特定的反应条件下成功地在多孔陶瓷基体上生长一致取向的碳纳米管阵列,然后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密封碳纳米管之间的空隙,再使其顶端开口并去除碳纳米管中所包含的催化剂粒子,将其制备成适合气体分离的负载型碳纳米管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Al2O3颗粒经过挤压成片,再高温焙烧而制备的多孔基体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气体渗透通量,而且适合于在各种强酸碱、高温等苛刻条件下使用,是制备碳纳米管膜的良好基体。采用改进的浮动催化法可以成功地在多孔基体上制备一致取向的碳纳米管阵列,本文考察了此方法中载气、温度对所得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H3中生成了竹节型含氮的石墨化程度较低的碳管,而在N2中则生成管状石墨化程度较高的碳管,碳纳米管的管径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同时分析了不同形态的碳纳米管形成原因以及碳纳米管取向生长的机理。实验结果证明垂直取向的碳纳米管阵列在多孔陶瓷上的生长机理为密度控制机理。实验发现采用聚苯乙烯溶液可以有效填充碳纳米管之间的空隙,同时提高碳管之间及其与基体间的结合强度。采用酸腐蚀方法和机械方法来去除碳纳米管中包含的催化剂和碳管的封闭端,可以有效地使碳纳米管开口。利用所制备的碳纳米管膜的一维孔道作为膜孔,研究各种气体通过膜的渗透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气体在碳纳米管中有良好的分离选择性,并随着碳管管径的减小以及酸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负载型碳纳米管膜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渗透通量,适合于实际应用。
其他文献
探讨了在项目式教学中引入可拓学,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产品设计的流程,结合一个机械传动方案的设计,给出了应用可拓学进行不相容矛盾问题求解的步骤.实践表明该方法对
分子印记技术是通过模板分子的诱导作用,获得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模板分子完全匹配的聚合物材料的过程。由于分子印记材料具有高度机械和化学稳定性、低成本、容易制备等
本论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基金项目资助,是导师所主持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基金的资助项目(批准号:10276031)研究的延伸。本
文章通过对U型管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和发展状况的一些介绍,并参考国内最新的研究成果,介绍了U型管换热器泄漏失效,U形管伸出管板的变形失效、换热管管束固有频率和换热器工作时
利用试样截面尺寸为1000 mm×1000 mm的超大型渗透仪和Φ300 mm的常规大型渗透仪,针对大石峡面板坝筑坝砂砾石料的渗透特性开展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砂砾石料小于
无机微孔材料由于具有规则的孔道以及丰富的组成而被广泛应用于离子交换、催化、吸附等领域。沸石作为微孔材料中的一个重要家族,它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现有的沸石合成技术生产
<正>患者女,34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腹胀疼,有子宫肌瘤及宫外孕手术史。核磁、CT检查均提示:肠道结构紊乱。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超声检查:双附件区不均质低回声包块,右侧大小
<正> 众所周知,机械工业企业实行集中下料是企业降低物资消耗的重要途径。但如何搞好集中下料,使之能进一步降低物资消耗,这是每个企业需要不断深入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在这
目的:从南海海星中提取多糖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碱提-酶解法提取海星多糖,并采用离子交换层析与凝胶过滤层析法进行纯化;采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及凝胶过滤色谱法
目的探讨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超声图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继发性肠套叠的患儿资料,总结不同病理诱发点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梅克尔憩室9例,幼年性息肉7例,P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