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算法的伦理问题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5157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当代及未来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驱动力,这些技术的发展也被世界各国视为国家发展战略。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现实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学术界围绕人工智能人的主体消解、技术性失业、算法歧视等伦理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国内关于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研究仅处于兴起与发展阶段,对人工智能算法伦理问题探讨相对较少且散。鉴此背景,本文将总结先前有关人工智能算法伦理问题研究的成就与不足,围绕“算法伦理概述、算法的伦理困境、算法伦理的实现路径”作一简要探讨。首先,就人工智能的决策算法展开说明,阐释算法伦理是指那些在道德上可接受的算法或合乎伦理的算法,使其自主系统的决策更具有可靠性和安全性,并就算法伦理的兴起、算法的伦理属性展开说明;其次,分析算法的伦理困境,算法面临自主性伦理问题、实践性伦理问题、设计伦理问题,由此说明算法伦理是实现人工智能安全的一项基本原则和技术底线。最后,论述算法伦理的实现路径,试图以算法的伦理嵌入与算法的伦理监管为切入口,试图说明算法伦理的实现路径既需要将人的主导作用嵌入智能算法之中,更要实现智能算法避免“数字鸿沟”,促进科技向上向善,增进人类福祉的终极目的。我们已经生活在算法时代,算法也不可避免地参与人类道德生活,并已深入影响文明社会的每个角落。我们不仅需要辩证地看待智能化革命,更需要主动地接纳这一新的文明选择和新的联合方式。
其他文献
新出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2020年修订版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法,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同时2020年修订版新课程标准强调哲学课要培养中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因此,议题式教学在高二哲学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展开研究的重要课题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在新媒体时代获得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在我国的新课改中也早已把学生思维的培育作为重要的培育目标。结合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学生批判性思维培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相结合,既契合了时代要求,也符合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的要求。本文研究主要从以下六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对论题的缘起和研究的意义进行了介绍,整理了国内外学者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现状,并阐述了在本次研究中采取
幼儿教育是教育界的启蒙阶段,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素质教育在不断地推进,人们对幼儿教育逐渐重视。0-6岁是大脑快速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幼儿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对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发展有至关重要作用。感觉统合能力是指大脑和身体之间相互协调学习的过程,当大脑与身体不能和谐有效运作时,会造成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这种感觉统合失调现象会导致儿童身体素质下降、动作
随着课程改革的加速实施,以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要求中学阶段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落实学生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2020年6月初,教育部又颁布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文件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倡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法。而情境教学法顺应了改革的潮流,满足了实际教学的需要,被广泛的一线教师所认可。文章通过对高中
近年来针对小学生的健康研究调查表明,中国小学生的身体状态不容乐观,如视力衰退、BMI指数增加,体育活动能力下降等。为了阻止这种现象的蔓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以保证小学生的身体、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课后服务作为一项使社会需求得到满足的教育服务项目,它的开展理应考虑城乡平衡发展。但对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乡镇小学来说,课后服务的开展不仅仅是一个新的任务,更像是一个新的挑战,在乡镇小学开展课后服
少年强则国家强,我们要建设体育强国,就要从小抓起,5-6岁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是近些年来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有很多因素,而体育活动是促进其体质健康最有效的手段,从2019年开始,中国已经申请了有3570所幼儿园足球试点学校,说明现在校园足球已经开始向幼儿园发展了。在这种背景下开展足球的启蒙教育,以及促进幼儿的身体素质提高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国内有关足球对幼儿灵敏、协
历史思维是重视学习和总结运用历史经验,善于从历史规律中寻找前进的方向和道路的思维方法。历史思维体现了看问题的历史维度,是我党一个重要的法宝。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思维的重要性,在治国理政中善于用历史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推动社会朝正方向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阶
交往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推进,网络交往这一全新的交往方式应运而生,它作为目前最高效的交往方式,不管是在交往主体、交往形式、交往行为还是在交往范围上,都是交往历史进程中质的飞跃。如今,网络交往俨然成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往来的重要形式,并进一步对社会乃至世界的发展起着有力的影响。然而,当网络交往的影响在逐渐深入和拓展时,我们必须明确网络交往既能给当代社
风险意识,古已有之。面对自然灾害,古人“信天命”也“畏天命”,风险意识在应对自然风险中慢慢树立起来。进入近代工业革命后,科技与经济的爆炸式发展,世界各国纷纷进行现代化转型,但在转型的过程中,现代性问题逐渐显现,社会风险也随之加剧,人类从传统社会踏进了风险社会。面对风险社会,西方风险社会学者虽然对社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现代性问题进行了反思,也提出了一些风险防范措施,但并没有触及风险社会产生的根源,即
我国高等教育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精英型”,经过连续多年的“扩招”,于2002年实现了“大众化”,又于2019年实现了“普及化”。根据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型”阶段,有一个重要特征:承担高等教育“增量”任务的大部分高校是由专科高校升格而成的本科高校,由成人高校转制而成的普通高校,以及由中专升格的高等职业院校。这些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不再培养研究型人才、通识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