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的遗存,其作为城市工业文化的物质载体,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城市总体风貌,是城市发展建设过程的历史见证,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与科学价值。鞍山地处辽东半岛中南部,是随着钢铁工业生产与发展而诞生的新兴工业城市,蕴藏着深厚的工业文化。工业文化有着不同于其他文化类型的构成要素,而鞍山工业遗产作为城市工业文化的载体,具有极高的内在价值与延伸价值,因此对鞍山工业遗产的活化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本文以我国老牌工业城市鞍山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在工业文化城市视角总指导因素下的工业遗产活化策略,避免对于工业遗产的单一保护,而是更加强调工业遗产在城市文化层面上所代表的内涵。通过工业文化城市的定义延伸出工业文化城市的判别条件,即工业文化城市首先应属历史文化城市范畴,其次应具有突出的工业文化、具有长足发展的工业文化事业与产业与具有足以代表工业文化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3个方面,并探究工业文化城市与城市工业遗产之间的关系,即工业遗产是城市工业文化的物质载体、工业文化城市特性促进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工业遗产的活化激发工业文化城市活力。在场所理论、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一方面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对鞍山城市发展与工业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明确鞍山的城市发展定位,另一方面对工业遗产的价值构成与评估标准进行研究,进而总结适合鞍山工业遗产的评估标准。通过对鞍山工业遗产现状与特征的分析,从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两方面提出鞍山市工业遗产活化存在的问题与相应的问题成因,最后通过整理分析归纳提出鞍山市工业遗产的活化思路,依据思路提出鞍山市工业遗产的活化规划,基于活化规划分别提出鞍山市工业遗产活化策略。有别于以往对鞍山工业遗产单体、静止的保护,本文基于工业文化城市与工业遗产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应从工业文化城市的视角对城市工业遗产进行活化,希望可以对日后鞍山工业遗产活化相关实践以及城市发展与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之间诸多矛盾的解决提供些许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