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构网络中多速率分层网络编码的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i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编码被证明能够提升网络的性能,但随着因特网的规模不断扩大,其接入设备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这导致了网络异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传统的单速率的网络编码难以满足异构网络的多速率要求。而分层网络编码不仅可以通过在信源节点处进行分层操作来满足异构网络中的多速率要求,又能利用网络编码的编解码能力显著地提高网络的吞吐量,成为近些年关于网络编码的研究热点之一,而关于异构网络基于分层网络编码的高效传输方案的优化问题更是成为研究的难点之一。优化对象和优化算法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网络性能的具体表现,设计出合理的分层网络编码优化方案则对网络编码在异构网络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在异构网络性能提升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单信源多信宿的异构网络,探讨了多种基于仿生算法的分层网络编码的优化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分析了关于层内网络编码网络模型的相关概念,并总结了其优化问题的数学描述,以层速率为优化对象,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层内网络编码优化方案。该方案中的层速率不再是固定不变的,打破了固定层速率的优化方案的限制,更加合理的层速率的分配使得每个信宿所能达到的最大流有所提升,从而提高了整个网络的吞吐量。2.根据层间网络编码和层内网络编码之间的差异重新归纳出了层间网络编码的优化问题的数学规划,并根据其特性设计出了一种基于萤火虫算法的优化方案,以链路分层类型和层速率为共同优化对象,充分考虑了多种组合因素对网络吞吐量的影响,该方案将萤火虫的位置看作是一种链路分层类型和层速率的分配方案,而萤火虫的亮度则对应的是网络的吞吐量,利用亮度弱的萤火虫向亮度强的萤火虫移动的特点实现了分配方案的优化更新。实验证明改进萤火虫算法的快速搜索能力使得该方案可以以较少迭代次数获得网络吞吐量的提高。3.对萤火虫算法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其可改进之处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蛙跳算法的层间网络编码的优化方案,并通过对混合蛙跳算法的模因组分组规则和局部优化位置变化规则的改进,使得该算法始终保持着全局进化的趋势,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跟基于萤火虫算法的优化方案相比,该方案的复杂度上有所降低,寻优所需的迭代次数相比来说更少。
其他文献
细叶百合是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观赏、食用和药用价值。其分布较广,具有较强的抗性,是优良的野生种质资源。NAC转录因子家族是高等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其不仅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调控作用,同时还参与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以细叶百合为研究材料,克隆了细叶百合LpNAC17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实时定量分析LpNAC17基因在不同胁迫条件下不同组织部位的时空表达情况;构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总氮、总磷的贡献率大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稻田地处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栽植耗水量约占农业用水总量的60-70%,所产生的水流失引起邻近水体的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将不容忽视。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认为,21世纪全球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呈现增加和扩大的趋势;相比发达国家,极端降雨事件的发生可能对发展中国家的农田生态环境产生更严重的破坏
近年,中国高铁事业正值蓬勃发展,高铁建成和在建规模巨大,高铁路线遍布大江南北,同时高铁运行的最高速度也在继续不断刷新新高。高铁路基作为高铁的轨道基础,是保障高铁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保证路基具有足够强度和应有的稳定性就显得十分重要。由于路基长期承受高铁列车动荷载和静荷载影响,同时完全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在运营一定时间后难免出现各种缺陷,如裂缝和塌陷等。因此,需要对路基进行检测,判断路基的危害程度,及时
近年来,气敏传感器已经在环境保护、工业生产及安全检测等领域发挥了出色的作用,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半导体气敏传感器之一,氧化锡气敏传感器一直以来都是气敏传感器领域研究的重点。由于氧化锡气敏传感器属于表面电阻控制型气敏元件,通过增大比表面积可有效提高其气敏性能,因此可利用生物模板法制备多孔氧化锡材料以增强其气敏性能。本文主要针对乙醇及正丁醇两种气体,以氧化锡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生物模板法,重点围绕着
传统振荡水柱波浪能发电装置利用透平发电机发电,长时间工作在海边潮湿环境中,装置寿命较短,维修困难,难以满足无线传感网对持久稳定电力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介电弹性
从1845年惠斯登提出并制作了略具雏形的直线电机至今,直线电机的发展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其中同步直线电机由于具有推力大,可靠性和效率高等特点,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业、工业、建筑等各个行业。但受限于磁性材料的发展,直线同步电机的性能很难在原有基础上大幅度提高,迫切需要一种体积小、剩磁大的新型磁体替代传统的次级磁体,来提高气隙磁场强度,以达到提升电机的性能的目的。超导体能够利用其磁化过程中的
2,5-呋喃二甲酸(FDCA)是一种合成生物基高性能聚酯、聚酰胺、环氧树脂的生物基单体,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当前FDCA的合成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未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本文从当前研究最深入、最有希望实现FDCA工业化合成的5-羟甲基糠醛(HMF)路线出发,为避免不稳定中间体HMF的分离提纯问题,从溶剂角度入手,设计了从原料果糖到目标产物FDCA的“一锅两步法”合成体系,即以二甲基亚砜(DM
低碳烯烃的来源除了传统的石油路线,包括石脑油的蒸汽裂解等,还包括甲醇制备低碳烯烃的反应。该反应符合我国多煤、少油、少气的特殊能源结构,对改善我国化工产业的未来格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以ZSM-5分子筛催化的甲醇制丙烯(MTP)反应,在工业上会采取回炼(将反应产物循环使用)的方式来提高主产物中乙烯和丙烯的产量。与之对应,学术界通过烃类与甲醇共进料的方式来研究回炼。目前,学者们普遍致力于研究共进料后烃
如今大型开源软件项目如Tomcat、Eclipse和AspectJ等都配置了功能强大的缺陷跟踪系统,该系统能够使世界各地的开发人员共同协作来修复某一软件缺陷,然而缺陷跟踪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每天都会接收到大量的缺陷报告,倘若完全采用人工的方式,将缺陷报告分派给某个开发者,然后该开发者手动查找相应的源代码文件进行缺陷修复,这一流程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因此,如何能让缺陷报告实现自动分派以及自动定
数域的理想类群是代数数论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然而正如素数那样,它并不情愿向人们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目前关于理想类群的研究远远称不上完善,许多著名的猜想悬而未决,例如实二次域的Guass猜想,关于分圆域极大实子域的Vandiver猜想。本文研究二次域理想类群的n阶元的问题,旨在解决日本学者提出的一个猜想的某些情形,即证明:对任意正整数n,m(n>1且2(?)n),存在无穷多对虚二次域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