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中的竹林七贤形象研究

来源 :刘深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chen91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林七贤是魏晋风度的代表性文人群体,他们举止怪诞,发言玄远,以其独特人格魅力与气质风度在当时声名鹊起,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竹林七贤形象在后世历代中不断地被书写与重塑,宋诗中的竹林七贤形象是对宋前竹林七贤形象的继承与发展,形象呈现更多元化和立体化,承载着宋代士人对自身价值的认同与希冀,并映射出宋人的品格风度、精神旨归。从目前公认的文献来看竹林七贤的名目最早见于东晋时期,东晋、南北朝时期是与竹林七贤最近的时期,可以说是后世对竹林七贤接受的滥觞,《魏氏春秋》《竹林七贤论》《世说新语》等记载了大量关于竹林七贤的史料和秩事,后世文学中援引的竹林七贤典故多可溯源于此时期的文献。唐诗中的竹林七贤形象呈现主要侧重于在七贤竹林之游,名士风流以及隐逸情怀的接受上,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竹林七贤的选择性接受。宋诗中的竹林七贤形象凝聚着宋代的时代特征,竹林七贤潇洒放旷的情怀和隐逸远世的风骨在宋诗中嗣响回荡;七贤竹林交游亦成为欢游宴饮的标志和金兰情谊的象征。竹林七贤既是魏晋风流的代表性文人团体,又是七个不同的个体。嵇康非凡的容止、高雅的情操以及服食求仙的传说,呈现于宋代诗人的笔端。苏轼诗中嵇康形象出现较为频繁,主要以对嵇康独立精神,悲剧命运以及养生思想探索认识嵇康。阮籍形象重点体现在对于阮籍狂放不羁的举止,失意伤怀的迷茫心境与至慎保全的处世态度的接受上。其他五贤形象主要体现在山涛举贤、王戎贪财、刘伶嗜酒、阮咸淡泊以及向秀重情几方面。嵇康、阮籍是宋代诗人书写竹林七贤形象的主要代表人物,宋人常将“嵇阮”并举入诗,表示对二者风流气度的钦慕。宋人看重德行,在审视二人的政治选择时,则又呈现出“崇嵇贬阮”的倾向。在宋代时代环境和思想氛围的影响下,宋人创作心态趋于内敛,思想上更为冷静理智。宋人对七贤的精神思想、行为举止、个性特征以及处事态度等方面,有情感上的共鸣又有理性的质疑,有追慕也有批判。七贤形象的书写更具宋代时代特质的内敛与理性化,使竹林七贤形象在宋诗中更具有思辨色彩。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