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以混凝土原材料组分和环境因素的变化为影响因子,利用非接触式激光位移传感器定量检测混凝土塑性收缩;通过集中约束平板法测试裂缝最大宽度和开裂面积;并结合早期力学性能、泌水速率和水分蒸发速率的测试,研究不同组分和环境条件对混凝土塑性收缩和开裂的影响。为了从理论上解释混凝土收缩和因收缩引发开裂的问题,讨论了混凝土开裂的必要条件,对比分析了以前评价开裂程度参数,提出了用24h强度和收缩曲线特征预测、评价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混凝土开裂程度的模式。结果表明:①混凝土开裂面积随24h抗压强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过高或过低抗压强度的混凝土早期开裂程度较小,24h强度达到10~13MPa范围时开裂面积最大。②不考虑弹性模量和徐变影响,收缩变形加速度越大、发生时间越早混凝土早期开裂越严重。③泌水速率与收缩开始时间存在直接联系,而水分蒸发量-泌水量不能很好反应塑性收缩和开裂的规律。④水胶比对基准混凝土与复掺粉煤灰和矿渣混凝土开裂趋势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试验结果显示:保持塌落度在18~22cm,随水胶比由0.35增加到0.54,基准混凝土裂缝面积先增加后降低;复掺粉煤灰和矿渣混凝土裂缝面积增加。随水胶比提高,混凝土塑性收缩增大。⑤当水胶比为0.54,胶凝材料用量350 kg/m3时,粉煤灰在75~150kg/m3掺量范围内,具有抑制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和降低5h收缩的作用,且随着掺量的提高,这种抑制效应增强;本试验条件下,矿渣对混凝土早期开裂面积影响不大,但可以降低混凝土5h收缩值。复掺粉煤灰、矿渣有利于减小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面积。⑥提高环境温度可使高强混凝土24h收缩降低,强度提高。湿度降低和风速提高主要加快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加速收缩,对早期强度影响相对较小。⑦硅灰的掺入使混凝土塑性收缩对环境因素更敏感。随硅灰掺量提高,混凝土塑性收缩增大,水分蒸发量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