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维吾尔文坛上,自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左右到如今已经有一大批维吾尔族散文作家出现,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近年来维吾尔族作家双语散文创作更是呈蓬勃发展之势。维吾尔当代散文作家阿拉提·阿斯木用双语进行文学创作,帕蒂古丽用汉语进行文学创作,他们都有汉语散文集出版,他们充分借助汉语走向了更加广阔的文学世界。本文运用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的文化理论,运用文本细读法、田野调查法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阿拉提·阿斯木和帕蒂古丽的散文作品。阿拉提·阿斯木和帕蒂古丽从双重的文化视角出发书写维吾尔民族文化,通过再现原生态的维吾尔文化,展示维吾尔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对地域的民族生存状态作跨文化的宏观思考,挖掘维吾尔族人的独特的精神意蕴,建构维吾尔民众的内心世界,在双重文化视域下审视与反思维吾尔族历史文化。阿拉提·阿斯木和帕蒂古丽的散文创作有着独特的风格,本文从语言表达方法、文化意味、表现风格、审美意蕴与美感特征、散文文体、汉语散文与民族文化的互文性特点六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本文还对帕蒂古丽和阿拉提·阿斯木的散文在未来创作中在创作题材、文化内涵、艺术形式方面的可能走向进行了思考。阿拉提·阿斯木擅于发掘维吾尔文化中丰富多彩的福乐智慧,行文间充满了生活气息,他的创作对人生具有现实意义与指导意义。帕蒂古丽站在文化融合的视角,重视写人类独特的生命体验,开拓了散文创作的深度与广度,而且打破了民族与地域的界限,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产生共鸣。这两位作家的散文创作是对维吾尔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本文关注的是他们的汉语散文作品,深入探析作品的内容、内涵、艺术特点以及思考他们创作的可能走向,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两位用汉语进行散文创作的维吾尔作家的总体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