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化的飞速进程带来了许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便是其中之一,而他们的文化适应问题更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焦点。文化适应是指对一种新文化或异质文化的适应过程。对于移民到城市的外来人口而言,文化适应是影响到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而对于正处在成长期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是如此。近几年来,已经有许多人在关注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但是,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还大多停留在对入学问题的讨论上。作者认为,由于国家及地方政策的相继出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在上海市,由于其人口增长的特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够进入公办学校接受教育。而对于他们而言,由于城市的现代文化与其家乡的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他们在入学后却依然面临许多的问题。文化的差异是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促进他们的文化适应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这直接关系到他们在城市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采用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选取了上海市浦东新区一所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公立小学作为研究学校。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对文化适应等相关理论、以及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问题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说明了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文化适应问题的重要性。选择了“社会认同”、“语言适应性”、“行为规范”、“学习适应性”四个方面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文化适应的四个要素。从这四个要素的理论研究出发,结合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取的事实材料,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资料的结合来对问题进行分析说明。最后,在对理论及现实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文化适应的策略。作者认为,在城市市民与城市移民的交际过程中,城市市民并非有意歧视外地人,“人文中心主义”是导致“歧视”的重要原因,避免这一问题需要人们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因为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直接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可是价值观的改变是最为困难的。因此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文化适应的过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将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过程,需要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城市籍学生及家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家长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