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悄悄的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人们的消费方式中。人们习惯了“超市卡”溜进钱包,热衷于跻身“VIP白金卡会员”,享受着网络预付购物的新鲜和便捷,期盼着各城市即将推出的“城市综合一卡通”。“预付式消费”以多样的形式,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便利、时尚的消费方式,另一方面,因为缺乏相应制度和过于自由,预付式消费发展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给消费者的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带来了或轻或重的损失。近年来,预付式消费从强制消费,到合同欺诈拒不退款,到老板卷款跑路的事件频繁发生,预付式消费问题已经成为有目共睹的热点问题。政府现有监管机制虽初步建立,但监管仍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监管效力滞后、监管政策存在漏洞、监管机制运行有偏差,效果不明显。本研究试图以我国政府对预付式消费的监管现状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实证与规范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深入分析“预付式消费”从政策制定本身、政策执行过程,到反馈调整中存在的问题;从重视程度、监管机制、监管情况、监管效果四个方面对现有政府监管情况进行效用评价,并对监管中的不足从政策制定、监管主体、监管目标群体、监管环境等方面进行原因的深挖。知不足而后能改,有针对性的提了建议,以提高政府监管预付费市场的效率和服务市场经济发展的满意度。经过分析,形成具有亮点的建议如下:第一、政府的监管仍是目前解决预付消费问题的关键,政付标杆作用是主流。第二、准确的对问题的制造者进行定位,疏导满足预付消费相关群体诉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第三、分析得出现有的政府监管机制漏洞是发生问题的诱因。第四、建立有效信用体系是提高政府监管能力的重要平台。第五、建议政府兜底监管将责任“承担到底”,通过建立社会救济体系柔化损失,保障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消费者权益。